文/李富阳

本文约3500,预计7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累计举办研学活动70余场,线下服务公众近5.5万人次,线上近6.5万人次,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简称“地图出版集团”)在4年多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学业务发展思路,打造了一系列体系化的研学课程。出版机构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研学业务?地图出版集团的研学实践值得借鉴。

近年来,研学这一新兴业态成为出版业内的热议话题。在纸质书市场愈发严峻的当下,研学无疑成为出版机构跃跃欲试寻求增长的新可能。作为天然的知识生产机构,出版机构在教育服务上拥有天生的优势,自然也为入局研学这一教育属性较强的业态提供了条件。但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出有市场的品牌研学项目,对于很多出版机构而言仍然是一大难点。

对于地图出版集团而言,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们已经形成了研学业务板块的发展思路,搭建起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业务模式,尤其在研学课程打造思路上,借助其专业社特有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了有口皆碑的体系化研学课程,突破了做书思维,形成了清晰的研学产品打造逻辑。

入局研学,双向选择的结果

和许多因为市场反馈火热而加入研学市场的出版机构不同,地图出版集团开展研学业务是一次“双向选择”的结果。作为国家级地图编制出版机构、国家标准教材和教辅的出版单位、旅游图书出版单位、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传播和应用机构、出版融合发展的特色单位,地图出版集团此前输出过一系列优质内容,其出版的《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更成为中国城市“走出去”的文化交流平台。在地图出版集团看来,开展研学业务作为内容资源的另一种输出形式,是学生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板块,也是中央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除了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外,相关单位对地图出版集团研学业务的支持和认可也为业务开展“添了一把火”。2018年,地图出版集团入选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10月1日,地图出版集团的研学旅行发展部正式成立,部门目前共有8人,分为运营管理岗、项目管理岗以及产品研发岗。

入局研学赛道四年多,地图出版集团一直在研学课程建设上稳扎稳打地前进,目前累计举办研学活动70余场,线下服务公众近5.5万人次,线上近6.5万人次。而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定位是其下对的第一步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25日,江西南昌亲子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7月20日,云南海东育英实验学校研学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0月21日,北京景桥教育研学团

地图出版集团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大型中央文化企业,除了编制出版地图,集团还拥有教材教辅、旅游图书出版等业务,这些都为研学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集团建设的中国地图文化馆汇聚地图精品,被列入了教育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科协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

地图出版集团研学旅行发展部孙晓瑜表示,借助这些资源,他们主要开拓“教育+旅游”研学实践教育新模式,重点推进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实践等工作,塑造集团研学教育品牌新形象。

进行资源创新型转化,打造有逻辑的研学课程

部分出版机构可能会将研学看作新业务,认为投入成本和后续发展难以把握。但在孙晓瑜看来,研学对于出版社而言算不上完全的“新业务”,“既‘新’也‘不新’”。在她看来,“新”的地方在于出版机构在入局研学业务时需要跳出传统的出版业务操作逻辑,“如果仍然用做书的思维去做研学,那么最终可能会把业务局限于研学类图书出版这一方向。”而“不新”的地方则在于出版社既有的优势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可以在发展研学业务板块时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所以入局研学时,“可以把研学看作资源的创新型转化”

在“资源创新型转化”这样的操作逻辑下,基于已有的地理、历史、自然生态、版图教育、地图文化等丰富的教材教育内容资源以及中国地图文化馆等特色场地优势,地图出版集团在入局研学业务时,开发了多种主题研学课程和产品,体系化的研学课程是地图出版集团的特色优势。

“地理眼 看中国”课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系列课程,这套课程从地理视角出发,对城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每个研学课程资源包包括课程整体设计方案、教师培训手册、学生手册、配套教学材料包。该系列课程中的“地图的前世今生”参加了2023年由中国科协等单位在首钢园举办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展览和科普教育活动,获得中国科协评选的2021年、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地图出版集团认为,研学的内核是通过旅行中的学习实现教育价值,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社会;另一方面要提升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以高水准的研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力。因此在课程具体研发过程中,地图出版集团的课程设计往往从地理视角提炼课程主题,采用PBL教学法,确定项目目标,分解学习任务,以问题导向、启发互动等方式开展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分享、自主探究,用“研究”的方式在旅行中获取知识。

另外,研学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需要在场景中设计内容。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的逻辑性是地图出版集团十分注重的。他们的课程不仅课前、课中、课后都具有严密的逻辑关联,在研发课程时不同的场景间的教育也会有一定的逻辑。孙晓瑜介绍,“课程体系的每一个场地之间的教学内容具有前后逻辑关联,如地图文化馆是地图基础课,故宫课程是对地图基础课的进一步理解和实践;地质博物馆是地质类基础课,地质公园等户外场地是对地质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实践和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9月26日,小地图家丈量故宫研学实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10日,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中国地质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馆“走进地图历史,感受壮美山河”主题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23日,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主题讲座

当然这样的课程打造离不开充分的准备,研发课程时,地图出版集团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场地内容反复提炼主题,在行前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课程导入过程、知识点展开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课后拓展、课后总结等方面均进行精心设计,并配合科普视频、音频、图书等,作为实践活动外的知识拓展。

以“地理眼 看中国”为例,地图出版集团团队配合课程研发了一系列新媒体科普内容资源,制作完成了《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科普视频7集、《宝石江湖》矿物主题科普课1集、《超级100!科普课》小学生通识教育在线课程100节,另外还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展开合作,推出线上音频课程专辑。

地图出版集团设计的具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逻辑结构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有整体规划的教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活动提升对世界的整体认知。除了逻辑性之外,地图出版集团还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设计研学课程

未来:进一步丰富课程、打造特色研学产品

经过几年的探索尝试,地图出版集团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研学业务发展思路,集团在体制机制上也给予研学业务部门一定支撑和保障,以培养专业人才,促进部门良性发展。目前地图出版集团研学部门在基地运营、课程研发、产品策划与推广及活动组织等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经验。

随着研学市场的火热,不可避免地也给地图出版集团带来了一些挑战。课程的多元和旅行活动的规划上都是一众入局者的着重发力点。对此,地图出版集团也有一些应对之策,比如在研学课程上,除一部分是自主研发外,还有一部分是与外界合作研发,以此用内容优势提升课程的多元性;另外,在生源和线路上与旅行社、研学机构等合作,优势互补,以此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地图出版集团认为特色的研学课程始终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今年地图出版集团会进一步丰富研学课程,研发特色研学产品。在体系构建上,地图出版集团正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媒体研学教育服务体系,以基地运营为基础,以研学课程为核心,以活动、实践产品、科普内容、科普图书等多种形式为终端,形成贯穿学生实践活动始终的特色研学教育生态圈。

在具体实施方面,团队成员正在对集团现有研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内容资源库,针对不同场地和输出平台特点,对现有资源从研学角度重新设计,包装成面向不同用户的主题活动、线路、产品及课程,由运营人员将不同形式的产品输出到不同终端,包括学校、家庭、媒体平台等。

2023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你对自己一年的收入还满意吗?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