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一般在每年的公历5月20到22日交节,此时的太阳到达了黄经60°。

为什么这个节气叫小满呢?主要有两层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我们北方地区,小满节气与小麦等夏季成熟的作物有关。到了小满节气这段时间,小麦等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没有完全饱满,没有成熟,饱满程度刚刚好,所以叫小满。

其二,在南方地区,小满节气与暴雨有关。在小满节气期间,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会非常频繁,当地民谚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这里的满,指的就是雨水盈满,但还没有发展到洪涝的地步,所以叫小满。如果到了这个时节,雨水还是偏少,江河里没有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到了芒种时节,就没法种植水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看完二十节气后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带“小”字的节气,后边一般都有个带“大”字节气跟着,比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寒之后是大寒,小雪之后是大雪,偏偏小满之后是芒种,而不是大满,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理念有关。

我们都知道《尚书》上有句名言:“满招损,谦受益”。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人生真谛,就是谦虚受益,自满招损。并且在自然现象中,也处处体现了这个道理,比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自然万物,都是遵循一个规律,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只要走到一个极端了,就会掉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古人最忌讳这个“满”字,做人做事,都不能太满,因为满了就该受损了,就开始向反方向发展了。儒家讲的中庸之道,也是这个道理,凡事过犹不及,要行走中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也才最完美。

被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就深谙其中的道理,什么事情都不敢求满,虽然身居高位,红极一时,但在日常生活之中,还经常向人借钱,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别太满了,一旦满了,就该倒霉了,所以他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缺斋”。

这个小满节气,也正是在提醒我们,为人处世,小满即可,千万不要大满,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