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几百位之多,但真正以草根出身,并开创一个统一大帝国的皇帝有且仅有一个: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贫困农民出身,一大家子就靠为地主种地为生,勉强能维持温饱,为了分担生活的压力,朱元璋不得已在很小的时候便为地主放牛,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放牛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后来当地闹饥荒和瘟疫,朱元璋不得已只好离家外出谋生,可是当时正值元末乱世,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又能怎么办?

朱元璋为了生存,只有一边走一边乞讨,他发现当和尚比较稳定,于是就剃了光头出了家,可是没成想,后来寺庙也没饭吃了,朱元璋只好再次流浪。

直到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邀请他去当兵,朱元璋的命运也开始转折,那时候朱元璋已经25岁了。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悲催的早年生活,让我们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即:

朱元璋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

甚至还有人对朱元璋处理政事有所疑问,觉得他看不懂奏折,难道奏折都是让别人读给他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里面就有一个误区,因为朱元璋不仅识字,而还会写诗,在他登基时,听到了鸡鸣之声,他便认为这是吉兆,便赋诗一首,结果说出前两句的时候被群臣嘲笑,而当他说出后两句的时候群臣纷纷拍手叫好,被赞经典。

那么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呢,说此之前,我们必须得先知道朱元璋的文化究竟是怎么来的,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朱元璋写诗的水平。

爱学习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很显然不是他25岁之前所拥有的,一来他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来整日为生存发愁,哪有时间和金钱为学习投资?

公元1353年,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而他凭借着勇猛非常和胆色过人很快从起义军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后来更是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还娶到了他的养女马秀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朱元璋已经不用再为生活而担忧了,既然解决了温饱,朱元璋便开始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因为他从军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而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我们也能找出他读书时是多么的用功。

《明史纪事本末》云:太祖……身在行间,手不辍书。

《国榷》亦云:吴王微时,目不识书。起兵后,日亲诸儒,浏览神解。

由此可见,朱元璋那绝对是自学成才,也正是因为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望,让他后来每日都能孜孜不倦地读书。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朱元璋别说看奏折没有问题,闲暇时也能吟诗作赋,甚至他还苦练过书法,能写得一手好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刘伯温就曾看到过朱元璋写词练字时的场景,并点头称赞,曰:

举笔立就,莫不雄深宏伟,言雅而旨远,仰瞻挥洒之际思若渊泉,顷刻之间烟云盈纸,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

当然刘伯温的这份赞美有溜须拍马之嫌。

讨厌文臣唧唧歪歪

无论什么时候,文臣都是一方政权不可或缺的组成力量,朱元璋成为吴王之后,身边也聚拢了一些文人。

文人的通病是满腹牢骚,动不动就引经据典,或者借古讽今。

朱元璋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或许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些文人的刺激,毕竟他们在一旁高谈阔论而朱元璋却插不上嘴,这是多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