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王慧文 叶鸿翔

“住院期间,医生、护士每天都会询问情况并在生活上帮助我,给了我极大的宽慰和温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5月15日,即将出院的陈先生(化姓)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送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手中,感谢过去的一周医护对自己的精心照顾。

医护合影(通讯员叶鸿翔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护合影(通讯员叶鸿翔摄)

5月9日,60岁的陈先生早上一睡醒就发现自己左侧肢体偏瘫,起初没有在意,以为过段时间可以自己恢复,然而情况却迟迟没有好转,近6小时后,陈先生才拨打120电话,被送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急诊医学科。

根据陈先生的起病症状,急诊科医生初步评估,可能为脑卒中,并紧急联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叶鸿翔。医院立即启动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很快为陈先生完善头部CT及MR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右侧颈内动脉闭塞,病情危重。

因患者处于脑梗塞发病6小时后,不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但患者偏瘫症状严重,若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长期卧床,严重时可出现大脑半球梗死、昏迷等,危及生命。在征得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急诊医学科与神经内科共同紧急启动卒中绿色通道抢救预案。多学科、部门经过密切合作,紧急展开右侧颈内动脉系统取栓治疗。

术中,陈先生右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获得了再通,左侧上肢肌力明显恢复。一周后,陈先生的左侧上下肢肌力已恢复正常,日常生活未受影响,顺利出院。家属对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参与卒中抢救及后续治疗的全体医护团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感谢信(通讯员叶鸿翔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信(通讯员叶鸿翔摄)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武强介绍,急性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

他强调,尽早识别急性脑梗塞和早期就医,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一旦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将会带来无法挽救的后果。

目前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治疗。前者是发病后4.5小时内,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通过静脉使用溶栓药物快速溶解血栓,达到恢复脑血流的目的。后者是针对发病6到24小时内,且有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过急诊医生充分评估存在可挽救的脑组织后,可以通过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将堵在血管中的血栓取出,达到脑血管再通的目的。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越早治疗对患者的恢复越有帮助。

武强提醒,一旦出现头痛、头晕、口角歪斜、一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早期识别急性脑梗死,争分夺秒就诊,可缩短发病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闭塞的血管越早开通,患者获益越大。

据介绍,该院自开业后即成立脑卒中中心,在医务部带领下,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科、神经外科、放射科、检验科及药学部共同协作,争分夺秒,不断优化卒中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为大量急性脑卒中人群带来及时有效的治疗。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群。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