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李季 徐婕

从矿物岩石到陨石标本,从古生物化石到植物种子……46亿年的历史浓缩在这间博物馆中。5月19日,记者从武汉小学瑞景校区获悉,该校“地学博物馆”正式启幕,该校小小讲解员们进行了首次参观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学博物馆的开办,开辟了小学校内博物馆的专属空间,为打造校本课程、跨学科课程、沉浸式教育课堂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资源进校园的长期化、常态化发展,让博物馆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启幕仪式上,逸夫博物馆刘先国馆长和武汉小学校长李强为地学博物馆揭幕。李强说:“让孩子们学习地球科学、了解自然规律,未来他们将更加明智地利用地球资源,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答案,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教育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必将为学生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刘先国馆长对地学博物馆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了解,在地学博物馆落成之前,武汉小学瑞景校区已经完成了多次主题校园研学活动。2019年,校园首次尝试“化石屋”,全校近一千四百位师生在化石屋中沉浸式参观,体验化石修复;2020年“森林学校”、昆虫旅馆、种子博物馆在校园内刮起一阵“植物热潮”;2021年春天,孩子们走出校园,在东湖磨山“认野菜、寻春天”;同年冬至,校园再次化身“民俗街”,复刻中国古代传统的冬至习俗;去年,以“桥”为核心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正式启动,孩子们用自制的桥梁模型讲述桥梁的发展、桥文化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这所校园地学博物馆的建成,代表着校馆之间更丰富、更深度的合作。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的青少年群体。

(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