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在国民党军潜伏多年的“红色间谍”郭汝瑰,被蒋介石亲自任命为国民党国防部的厅长,可谓是老蒋十分信任的人了。

而老蒋的另一位心腹,则是在次年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此人心思十分细腻,做事更是小心谨慎。也是由于工作的密切接触,郭杜两人也渐渐熟络了起来。

偶然的一天,杜聿明去往郭汝槐家中诉说最近遇到的困惑,可谁知刚进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打满补丁的沙发,一张桌子几个破木板凳,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这哪里像是国防部厅长的家?杜聿明心中思索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5月,77岁的杜聿明因病住院,生命快走到了终点时,昔日的“战友”郭汝瑰前来看望他。

“那时候你...到底是不是...卧底?”彼时正遭受着病痛折磨的杜聿明艰难开口。

“老杜,你我只是信仰不同罢了……”郭汝瑰郑重地回答着。

片刻,郭汝瑰的嘴里又自顾自念叨着:“从前我在党国时,最佩服两个人。”

那么郭汝瑰与杜聿明之间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呢?而能够让“红色间谍”郭汝瑰敬佩的两个人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了解郭汝瑰故事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想知道”,精彩故事即将为您揭晓!

身处敌人“心脏”

1919年,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诸多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宣扬革命思想,当时郭汝瑰的老师更是高度崇尚社会主义,也就是在老师的影响下,郭汝瑰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还为此结识了许多思想先进的同学。

在郭汝瑰即将毕业时,在军队中担任师长的堂兄郭汝栋找到了他,建议他可以去黄埔军校学习:“不如来军校学点真本领!"”

就这样,郭汝瑰进入到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在校期间他还与共产党员袁镜铭结为了好友。

而此时正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但在北伐战争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便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员。不久后汪精卫也与蒋介石联手,二人开始了同流合污的反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背信弃义的恶行激怒了大批进步青年,其中也包括郭汝瑰,他怒斥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为,同时还积极地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用自己的力量与蒋介石顽固势力抵抗着。

直到1928年5月,郭汝瑰意外偶遇了袁镜铭,多年未见的两个老同学彻夜长谈,郭汝瑰向老友表达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肯定,以及自己想要加入共产党的心愿。

就这样,在袁镜铭的介绍下,郭汝瑰成功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多年心愿。

可好景没多长,当时的蒋介石小动作不断,收兵扩营,大规模的“清共”行动等等,使得共产党的处境越来越困难,郭汝瑰也在这个时候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他又被堂兄安排去了日本留学,但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郭汝瑰不堪在异国受到欺辱果断回国。

回国后,他进入了陆军大学学习,常年优异的成绩让他在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学校担任教官。

令人欣慰的是,这时的郭汝槐还是密切关注着共产党的消息,一直没有停止找到党组织的步伐。

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终于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郭汝瑰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辞去了学校的职务,来到了陈诚军营担任参谋长一职。

战场上郭汝瑰足智多谋且勇猛,所以战后郭汝瑰不仅因为出色的表现被升为参谋长,还被陈诚亲自引荐给了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郭汝槐在多次征战中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连连升官。

虽然身处国民党,可郭汝瑰却备受煎熬,长期下来他对国军内部的腐败、明争暗斗越发不满。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遇见了以前在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当得知对方是共产党员后,他便诚恳的向老同学吐露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自己想重新加入共产党的心愿。

就这样,在老同学的引荐下郭汝瑰见到了我党重要领导人董必武。

两人相见后,郭汝瑰很是激动讲述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历,以及在蒋介石军营下看见的腐败糜烂现象,最后又强烈的表达了自己对共产党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这些董必武却没什么反应,而是问:“国民党最近给你安排的任务是什么?”

“他们让我代表中国军事委前往美国,可我不想去,我想回延安!”这个叱咤战场的军师郭汝瑰竟着急了起来。

岂料董必武却说:"美国是可以去的,你可以了解下那边的情况,革命道路上眼光要长远些呀!"

在共产党的暗中观察以及多次考验下,郭汝瑰在一个早上,收到一个消息:两党内战在即,组织研究决定更希望你能留在国民党这边,日后为组织提供情报。

于是郭汝瑰就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地下情报员工作,而在他参与的美国国共谈判结束后,归国后不到一周陈诚更是直接任命他为总长办公厅少将副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郭汝瑰对这种升官发财之事是不感兴趣的,但他现在清楚地明白,只有“升官”才能更加接近国民党的“心脏”,才能为共产党提供更加有力的线索。

从这时开始,郭汝瑰正式成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最敬佩的两个人

1947年,郭汝瑰被蒋介石亲自任命为国民党国防部的厅长,直接参与两党内战的指挥作战,可以说当时的他算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了。

与此同时老蒋的另一位心腹,则是当时任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

一天,杜聿明想着拜访一下好久不见的郭汝瑰,可谁知刚进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

只见其家中有打满补丁的沙发,一张桌子几个破木板凳,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这哪里像是国防部厅长的家?杜聿明心中这样想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

杜聿明知道郭汝瑰一向严于律己,可却没想到其家中竟如此简朴,这哪里像党国的官员?如此清贫作风,让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共产党的影子....

回到军营后,杜聿明很快就将这一现象,以及自己心中的猜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蒋介石,想让老蒋警惕郭汝槐。

谁知蒋介石听后却大怒:“你的意思是我们党国就不能有如此清廉的高层了?”此话一出,顿时吓得杜聿明无话可说。

蒋介石虽然并不是很相信杜聿明的话,但生性多疑的他还是派蒋经国去调查了一番。

而当蒋经国带回“并无异样”的消息后,老蒋欣慰的点点头:“如果我党都如郭汝瑰这般,那我军就有希望盼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郭汝瑰也因为杜聿明这通“告状”在蒋介石的身边更加站稳了脚跟。也就是在这时,国民党的一位华北局总司令傅作义进入了郭汝瑰的视线中。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尾声,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双方都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老蒋为了鼓舞士气更是亲自上阵指挥作战。

然而还没几日,蒋介石便召开会议表明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无法继续留在军营与大家共同战斗。

这可让各司令头子很是不满,收尾之战可谓是重中之重,领导人都不在何来的上下一条心?

东北一战本来就惨败了,而现在有关于东北、华北的作战策略都还没有落实,怎能说走就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作义

可后来老蒋还是拍拍屁股走人了,此时的郭汝瑰作为国防部厅长正奉命前往南京进行军事会议,不久后,傅作义找到了他。

两人在此之前并没有直接接触,但郭汝瑰倒是听过此人多场胜仗的战绩,所以对于傅作义这次的邀约,郭汝瑰饶有兴趣。

可当傅作义与郭汝瑰刚见面时,他便急切的说道:“蒋委员目前不在指挥部,能否帮我向蒋委员长转达,华北之战必须采取攻势。”

这时郭汝瑰才明白,傅作义找他的目的是想让自己在老蒋面前美言,采取他的作战策略。

傅作义又开口说道:“如果这一战我们还是按兵不动采取坚守的策略,定惨败!”

傅作义的战略其实是采取以攻为守的状态,类似于“温水煮青蛙”,进攻只是逐渐削弱共军的战力,以此来保住华北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之前确实在军营听过他的“名气”,但傅作义这番话说完,他感到由衷佩服,可以说如果傅作义当初的建议一旦成功实施,对我党是致命一击。

从军事角度来看,傅作义的谋略是高明的,看待问题非常通透,提出的战略又正好正中要害,但老蒋却放了傅作义的鸽子,而傅作义也是无奈才找到郭汝瑰。

在郭汝瑰晚年,他清楚的表达了就这件事对傅作义的改观:在听闻他时,只觉得他是几次幸运打了胜仗,但华北这一事,他的远见和谋略是国民党军中少有的,而老蒋在当时眼光短浅,只顾当下,远不如傅作义。

而在后来的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在我党处于劣势找不到突破口时,都及时地、关键地为我军提供了许多核心的情报,奉献着自己特殊的力量,挽救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傅作义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也彻底地宣告了国民党结束了在大陆为期22年的统治,同年的12月,国民党败退,蒋介石乘飞机逃往台湾,反共势力从此不复存在。

1981年5月,77岁的杜聿明因病住院,生命快走到了终点时昔日的“战友”郭汝瑰前来看望他。

“那时候你...到底是不是...卧底?”此时遭受着病痛折磨的杜聿明艰难开口。

“老杜,我们只是信仰不同。”郭汝瑰郑重的回答着。

片刻,郭汝瑰的嘴里又念叨着:“那时候我在国民党最佩服两个人了。”

郭汝瑰敬佩傅作义,虽然党派不同但他有胆有识,顾全大局,眼界极其宽阔,那么郭汝瑰敬佩的另外一人是何方神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名为张治中,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后,蒋介石发动多次惨无人道的“清共”命令,而就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张治中仍然与周总理保持着友好往来。

郭汝瑰其实与张治中并没有很直接的接触,真正认识到他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在重庆谈判上。

在谈判会议上,细心的郭汝瑰发现张治中是唯一一位真心想要促成两党和谈的将军,并且在毛主席与周总理接受蒋介石的邀约去往重庆的当天,张治中在见到老友周总理时,还直接向他阐述自己的顾虑。

他认为蒋介石突然向毛主席盛邀,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更是直言担心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安全问题,还提出将自己的住宅提供给二位入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治中

其实这里就不难看出,张治中虽然与共军为对立派,但他却与我党的两位领导人关系甚好,不仅如此,就谈判会上他的贡献也是极大的。

此次的谈判时长约为40天,会议上,蒋介石出言不逊态度刁蛮,而张治中则力劝老蒋要“有商有量”,会上还向老蒋提问道:“明明是和谈为何要如此强硬。”

历史上人人都说张治中是“和平将军”,“老好人”等等,其实不仅仅是重庆谈判上,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开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再到后来的北平谈判期间,张治中就始终保持着初心,注重着人民的利益、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

他始终注重着国家民族的统一,在新疆解放之初,他还曾亲自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在他的多地奔走、苦心劝说下最终新疆和平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郭汝瑰的一生可谓是极其富有戏剧性、以及传奇性。

表面上他是为蒋介石尽心尽力的国军高层,但实际上却向我党输送大量有效情报,多次在紧急关头使得我党转危为安。

阅历丰富,经验十足的他还曾在晚年回忆录中直接写道:我在职国民党数年,整个国民党上下,心中只佩服傅作义与张治中,至于我的“上司”蒋介石,简直就是任其胡来。

1997年10月,郭汝瑰将军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像郭汝瑰这样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不在少数,他们深入敌人内部探取情报,不畏艰险、不惧生死,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祖国的英雄史册上,记录着无数英雄的名字,他们的事迹,如滔滔江水奔走在祖国各地,激励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顽强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