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满在尾,五月桑拿;小满在中,三伏穿袄”,今年小满在哪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转眼间小满节气到了。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甲”的位置,太阳位置则刚好到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
小满时节,南方的雨水达到了一年中最激昂的表达。大收大放,大起大落,试图在顷刻间把所有的空洞填满。汹涌了小溪,澎湃了小河,连小水洼都有了大江大河的志向。总之是,小满节气期间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像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钱难买五月旱”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即便到了小满时节,降雨也不会很多,甚至有些北方地区干旱无雨。因此,这个“满”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麦将要成熟了,对雨水的需求不多,更需要充足的光照使籽粒更加饱满,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如果,这时候阴雨连连的话,田间高温高湿,易得病虫害。并且,这时候阴雨刮风容易造成小麦倒伏,让农民辛苦一年毁在最后一刻。因此,对于北方小麦产区的人们来说,更希望小满时节是个晴天。
小满时节到了,在过去民间有 “小满在尾,五月桑拿;小满在中,三伏穿袄”的讲法,那么今年小满是在哪天呢?三伏天期间热不热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今年的2“三伏天”是哪天入伏,哪天出伏?
三伏天的计算不是根据公历日期来排列,古人推算三伏天的方法非常简单,就7个字——“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按照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排序来推算三伏天的开始时间和整个长度。
具体来说,按历书上的说法,“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是指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又称"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又称"三伏")。
由于末伏必须要出现在立秋之后,这样才能和热天相匹配,这样一来中伏的长度就不固定了,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具体来说,就是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五个庚日则为20天。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今年的“三伏天”具体安排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5日入伏,8月23日出伏,共计40天,又是一个“加长版 ”的三伏天。其中,初伏从7月15日开始到7月24日结束,共计10天;中伏从7月25日开始到8月13日结束,共计20天;末伏从8月14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共计10天。
接下来看一下“小满在尾,五月桑拿;小满在中,三伏穿袄”,是什么意思?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小满节气交节在一个农历月的最后10天里(月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农历五月份时就已经非常炎热了;如果,小满节气交节在一个农历月的中间10天里(月中),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三伏天期间会相对凉爽一些。
今年的小满节气交节在公历5月20日这天,对应农历四月十三,因此,是在“月中”。按古人总结的经验,今年的三伏天期间会相对常年凉爽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判断三伏天热不热,还可以参考下面几句农谚
1、小满雨下,伏天太阳大;
2、小满雨滔滔,芒种似火烧;
3、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4、小满动了流,井水往外流;
5、小满日当头,滴水贵如油;
6、小满北风叫,旱断草和苗;
7、小满池塘满,不满防大旱。
此外,三伏天不热反而凉爽,可能是由于夏天雨水多造成的,农民朋友要注意防范雨涝。
例如,早前一些机构就预测 2024年我国长江流域的旱涝分布情况预测为涝重于旱。据预测,2024年汛期(4月至10月),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流域降水量正常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其中,长江上游基本正常,长江中下游偏多。主汛期(6月至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多,中游干流附近偏多可能达2成以上。
小满节气到了,您认为今年的三伏天会比较凉爽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小满节气当天晴天好还是下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