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10日,红军前线总指挥部闯过重重关卡来到贵州遵义县平安乡苟坝村。这天凌晨,指挥部收到一封来自林彪和聂荣臻部发来的急电,电文中,林彪提出部队攻打鼓新场的建议。

收到电报当天,认识到事态紧急的张闻天就召集在苟坝村的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以上的20多位领导人来开会,商讨林彪提出的这一作战计划。参会人员在听取林彪的提议后,会场上的所有人都赞成他们提出的攻打鼓新场的建议,只有毛主席提出了异议。

毛主席认为:“若按照林彪的策略来,就中了敌人的计了。”

毛主席因何依据会有这样的想法?他对此又有着怎样的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毛主席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向雄韬伟略的毛主席致敬!

暗流涌动的会场

毛主席认为,打鼓新场这里有敌周浑元、吴奇伟两个部队,敌孙渡也可以在侧翼率领4个旅的滇军前来支援,如此兵强马壮。他们完全不需要任何舟车劳顿就可以对我军进行毁灭性打击,而我军则需要长途远征才能打这场战役,从军力、军备等角度来看,这场战役完全没必要发生。

假若红军执意进攻打鼓新场,会京东贵州的敌军,让敌援军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让我军陷入不利境地,必牵动在黔的全部敌兵形成包围之势,若陷入重围,我军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毛主席并不主张对打鼓新场的敌军进行强攻,觉得还是在游击战中消灭敌人为上策。

纵使毛主席论述自己的观点掷地有声,奈何没有有力的证据,让与会的代表难以苟同。在会议末尾的举手表决上,毛主席的提议没有通过,大家还是决定进攻打鼓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局面,毛主席很是生气,他说道:“若你们硬要打,这个前敌司令部的政委我就不干了。”

会上的代表站了出来,满是火药味的对毛主席说:“少数服从多数,这有什么问题,你不干有一大堆人想干!”最后,会上通过决议,撤销了毛主席红军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议。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回到驻地,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认为,若红军在打鼓新场与敌军发生战争,红军很快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毫无胜算可言,中国革命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次日一早,红军总司令部就会发动向打鼓新场进军的命令,那个时候,红军将要面对无路可退的局面。毛主席认为这件事十分紧急,需要他做出一些努力。因此,他找到周总理来商议此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挽救党和红军做最后一次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手持提马灯,步履坚定的向长五间走去。那天的夜晚特别的黑,像新中国成立之前久未见亮的黑夜一般。那段时间对毛主席来说是艰难的,但是他手中的提马灯还是亮着,照亮他前行的路。

那条长达2公里的乡间小路,毛主席走了许久,步履蹒跚且艰辛,犹如他当时沉重且复杂的心情。见到周总理后,他耐心且细致的说:“红军进攻打新鼓场,危险系数极大,周兄最好晚一点发布命令,这样可以给红军以喘息时机。”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担忧是正确的。次日一早,红军的无线电部队就截获了敌军电报,电报内容和毛主席在苟坝会议上的担忧完全一致。周总理提议,建议再次召开会议商讨是否继续进攻打鼓新场,这次会议上,参会人员一致放弃了进攻打新鼓场的计划。

这次事件让毛主席也备受启发,他觉得每逢部队遇到战机之时,都需要经过中央军委和政治局进行开会商议,会上大家的意见很难统一,这会激化内部矛盾,贻误战机。因此,毛主席提议成立军事指挥小组,选举几个在军内有话语权的人来对全军进行指挥,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周总理和张闻天都很是赞同毛主席的提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在苟坝村召开会议。会上,张闻天提议,在军内成立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推选毛主席、周总理、王稼祥三人为军事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负责指挥红军后续的具体军事行动。

参与此次会议的代表们一致通过了张闻天提出的这项提议。这次会议意义非凡,党改变了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毛主席也在此次会议中确立了自己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红军也逐步摆脱困境,迎来了自己接二连三的胜利。

其实,在整个革命历程中,毛主席就多次发现党内危机,挽救了红军的命运。

“围魏救赵”——再救红军于水火

1929年1月4日,毛主席在宁冈县柏露村召集军前委、红四军、5军负责人、湘赣边各区党委负责人一道进行中共“六大”会议精神的传达。会上,毛主席还带领与会代表对“六大”精神进行学习,并对反“会剿”策略进行详细商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毛主席简要阐述了目前我军算面临的具体情况。湘赣两省共驻扎了3万国民党军,主要由国民党江西省主席鲁涤平管辖,湖南省清乡会首领何健为代总指挥。他们将部队兵分5路,准备对红军进行第3次“会剿”,妄图利用最短的时间踏平井冈山。

针对以上情况,毛主席认为,我军不能轻易放弃井冈山,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里。对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予以积极应对。

根据目前情况,我们可将一部分兵力留在山上,从内部对敌军势力进行防守,其余红军可以主动出击,趁机钻敌人防守漏洞,可从敌人侧后方对敌军进行作战。

这种策略可以让敌军在外线疲于应付,从而阻碍敌人的“会剿”计划,从而让井冈山免于危机。这就是《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的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代表听到毛主席的阐述后,瞬间对其肃然起敬,认为其策略扎实稳健,非常适合目前红军的现状。经过商议决定,让红四军的28团、31团等先头部队沿着湘赣边界向赣南进军。利用最短时间占领江西敌军的后方,然后趁敌军不备之际,对其发动攻击,然后再让其回到井冈山,支援山顶的部队。

彭老总、何长工等人率领红5军、红四军32团,驻守金刚石。敌军的总指挥何键为更好追击红军,在五路“围剿”红军的队伍中,抽调出第1、5路两个部队共计4个旅部予以追击。毛主席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让部队冒着恶劣天气,让部队疾行到指定地点。

经过十余天艰苦卓绝的疾行,部队于1929年1月16日到达上犹营前。17日到达崇义长潭、杰霸,18日就顺利占领崇义县城。这个时候敌军已经追到了大余地区,并于同年1月20日与红四军发动激烈对战。但是由于我军准备不充分,在此次战役中以失败告终。部队被逼无奈,于当天晚上五点从崇义县城撤离,朝着梅岭关东北方向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红四军大部队来到广东和江西交界的地区,经过短暂调整后又来到三南一带,最后来到寻乌县境内。刚在圳下村驻扎没多久,部队又遭到了敌赖世瑛前来进犯,毛主席等人再次陷入敌军包围中。

战斗开始之时,谭震林正在吃早饭,突然外面传来了激烈的枪声。起初,谭震林不以为意,以为是村里民众过年放鞭炮,但是他又仔细听了一遍,发现这个声音是枪声。这枪声听着又不像共产党部队的枪声,所以他判定是敌军在对我军进行偷袭。

敌人突然发起的猛攻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瞬间陷入困境,就在此时,意识到情况不对的谭震林赶紧放下手中的碗筷,叫来身边的警卫员去向毛主席汇报战局。与此同时,他来到门口监视敌人的动向。

朱老总听说这个消息后,扛起机关枪,率领警卫班护送毛主席从后面冲出敌人包围,试图甩掉敌人。谭震林等人则顶着密集的炮火从正面突围,试图承担敌人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则反其道而行之,让部队里面的一个营殿后,其余部队不顾中央军委的安危自行撤离。这时,敌人的大批人马追赶上来,从中间位置将红军的撤离部队分割成两半,切断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幸运的是,江西的敌军不知道红四军军部和毛主席等中央重要领导在此。这才让红军的特务营和邻近地区的红军有充足的时间对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进行营救,并击退了敌人的猛攻,这样毛主席等人利用大雾天气逃出敌人的包围圈。

林彪的28团到达项山时,看到部队仓皇撤退军阵大乱,他让部队在西面山头竖起红旗,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这也导致朱老总妻子突围失败,最终被敌人抓住。陈毅得知消息后,找到林彪大声质问:“你的部队着急走什么,为什么不掩护军部的撤离?”

林彪解释道:“我们部队当时接到的指示是来到罗福嶂,并没有掩护军部撤离的任务啊。”这次林彪的擅自行动,让其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在党内还做了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殊不知,这个林彪多次违背军令,给毛主席惹了诸多麻烦。

敲山震虎,降服林彪

1929年1月23日凌晨,红军顺利占领大余县城。毛主席认为部队此刻非常疲劳,想要大部队在此休整一段时间,他下令,让林彪的28团负责城东北的警戒。但是,大部队在此休整期间,林彪的28团并没有如期完成警戒任务,林彪甚至没有组织部队勘察地形,构筑防御工事,更谈不上危急情况出现时同其他部队进行配合。

这天上午,毛主席召开部队内主要干部进行动员,他说部队在此休整期间,可以号召当地群众成立民间武装组织,建立红色政权,然后带他们打游击战,然后给敌军以施压,让他们来主动出击,从而减轻井冈山的压力,然后我军趁机拿回井冈山。

当天下午,司令部收到线报,敌人从两路赶来,准备对红军予以夹击。次日一早八点,林彪的红28团正在吃早饭,忽然听后后面的天柱山上爆发激烈的枪声,子弹密集落在红28团驻地,敌人应声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内心一阵,大叫一声“不好”,饭也不吃就走出指挥所同团领导一道协同部队进行作战。敌人突如其来的攻击让部队准备极为不充分,红28团根本无力抵抗。

林彪率领一部分兵力来到金莲山,负责指挥阻击敌人的进犯,场面极为被动。他率领部队抵挡一阵后,发现敌军部队越大越多,而且火力甚猛,于是他抛下这里的大部队回到团部,与何挺颖商量后,决定让红28团撤离驻地。

何挺颖听完林彪的计划后,担忧地说:“敌军此刻正在猛烈攻击我部,我们没有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擅自撤离,是否不太合适。要不惜一切代价,组织部队顶住敌人的火力,然后掩护主力部队的顺利撤离。”

言毕,何挺颖扛着枪,率领部队向敌人发动攻击,击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他也负了重伤,被战友们转入战地医院治疗。部队失去了指挥,自然是抵抗不住敌人的猛攻,一时间,将士们纷纷撤退,溃不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的林彪却做了逃兵,没有尽到一个团长的责任,未组织和指挥部队对敌军进行反击,竟然选择直接投降,往红军总部撤退,还暴露了中央军委的位置。毛主席在知道这个情况后很是生气,他质问林彪:“你为什么不率领部队抵抗,你跑到哪里去了?”

林彪听到这句严厉的呵斥后不以为意,他淡淡地说:“这有什么好抵抗的。”毛主席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的骨气呢,为了大部队,你无论如何也要抵抗敌军的攻击。你若失守,大部队怎么办,给我好好打!”毛主席说完,直接坐在前线阵地的战场上就不走了,准备督促林彪部队进行后续作战。

可是林彪根本听不进去毛主席的话,他转身,准备继续撤退。陈毅看到林彪举动,对林彪说:“林彪,你真是无组织无纪律,毛主席还没走,你怎么提前走了。”反观林彪继续头也不回的撤退,陈毅实在气不过,大声说:“林彪,给我回来,给我带着冲锋队把敌军的炮火压下去,然后把打散的部队给我整合到一起。”

林彪见两位首长都气得不行了,自己也辩不过,就带着身边为数不多的官兵冲到前线同敌军作战。陈毅看了一眼林彪的残余部队,从中整合了一个排的兵力,让他们在一个山头抵抗敌军的冲击。这也收到了奇效,很好的保证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红军的增援部队赶来。朱老总带着独立营从东门沿着河流来到天柱山,对敌人发起反攻。31团的伍中豪在中央军委的带领下,控制住了县城东边的制高点,顺利掩护了红军大部队的撤离。不久后,特务营也加入了战斗,成功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敌人。

由毛主席与林彪的几次经历可以证明,真理在少数且有崇高理性的人手里,真理的践行需要人的支持才能顺利施行。

像毛主席这样的共产党人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能够放下内心的成见,无私且耐心的解开像林彪等人的心结,以公正的态度阐释自己的思想,其精神难能可贵。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明辨是非,坚守原则。只有逐渐靠近真理,才能更好的拥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