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热上演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赛事的四个比赛项目之一,霹雳舞(Breaking)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5月19日晚的霹雳舞男子组决赛中,中国选手亓祥宇,经过三回合的比拼,1-2惜败于荷兰选手LEE,获得银牌。

从最初的海外舶来文化,到在小众人群中慢慢扎根再到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霹雳舞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爱好者群体。

借由登上巴黎奥运会舞台的东风,这个舞种的普及度又一次迎来飞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门程度仍然在不断上升。

“街舞以前属于地下文化,而现在有了体育的加持,已经变得更加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从事街舞推广近20年的石头坦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亓祥宇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比赛中。

小众文化,渐渐萌芽

回忆自己在1998年最初接触霹雳舞的经历,石头说那是一次偶然的邂逅——和朋友们一起去大学多功能舞厅时,他看到了有人在做霹雳舞中的地板动作,结果就“一见钟情”。“就觉得超级酷超级帅,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后来和那个人交了朋友之后,才知道那就是Breaking(霹雳舞)。”

从那之后,霹雳舞就成为了石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开始的跳舞,到后来在2005年成立了街舞厂牌CASTER,石头已经在街舞的陪伴下度过了2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舞推广者石头

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当初一起和他创立CASTER的舞者Danny(汪珅炅)身上。最开始,Danny也是因为偶然看到别人跳霹雳舞而产生了兴趣,并逐渐沉迷其中。

和石头专注于街舞的市场推广工作不同,Danny一直活跃在跳舞和教学的第一线,还曾担任过2018青奥会霹雳舞项目的中国队主教练。早早就在国内霹雳舞圈成名的他,堪称中国霹雳舞的“大神”级人物,被圈内称为“中国霹雳舞第一人”。

早在2005年,他就在荷兰拿下了中国第一个国际霹雳舞赛事的冠军。回想当初那时国内的霹雳舞环境,他直言与今日大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珅炅

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学习渠道上的困难。彼时网络没有那么发达,不像今天这样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视频资料,舞者基本只能通过到处去淘录像带、DVD,观看海外舞者的表演来学习模仿。

用石头的话来说,“也不知道国外有什么人,也接触不到他们,只能拉着四五个朋友天天看录像,自己去琢磨。”

在那个街舞还属于“小众文化”的年代,对街舞的推广很多时候只能依靠“人传人”。比如石头和伙伴们在商业演出之外,就曾去到公共场所跳舞宣传,向路人发传单,或是去大学里做街舞社团,等等。

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霹雳舞的土壤也逐渐得到了培养,“慢慢地,开始有人来跟我们学习跳舞,开始有人慕名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队选手郑子妍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比赛中。

突破偏见的包围

霹雳舞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多种舞蹈和艺术形式演变而来,存在于聚会俱乐部和街头社区中,对欧美的年轻人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进入中国之后,霹雳舞也经历了从非主流到走进主流的过程。在传播初期,对于这个项目的偏见也并不少见。

一方面,受到海外霹雳舞文化的影响,霹雳舞舞者往往在外表上比较特立独行,在20多年前,难免会受到人群的侧目。“黄头发、大裤子、戴耳环……当时出去发传单、在路上跳舞,人家以为你就是混混。”石头回忆道。

而对霹雳舞有兴趣的年轻人,也曾遭遇家人的反对。“以前我爸妈和很多亲戚,都会觉得街舞就是吃青春饭,而且有一种地痞小混混的感觉,觉得跳街舞是不务正业。”霹雳舞舞者龙浩天就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

但好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兴趣爱好有了更高的宽容度和接受度,在圈内人的不懈努力下,霹雳舞的群众基础一直都在得到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霹雳舞国家队队员此前亮相天津体院。

同时在石头看来,国内霹雳舞在社会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助推。

一个是几年前街舞综艺节目的播出和走红,“通过节目把街舞的元素和我们这批人推到了大众的面前,让大家知道了有街舞舞者这样一个说法。”而霹雳舞被列入巴黎奥运会比赛项目,则是更加重大的利好。

“综艺节目给了霹雳舞传播的宽度,入奥则给了我们高度。霹雳舞因此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老百姓也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这无疑有助于行业的发展和传播。”

街舞文化,永远年轻

回想当初刚刚组建CASTER的时候,石头坦言当时知道霹雳舞的人群相当有限,因此街舞机构也屈指可数,当时上海类似的街舞机构也就是“一两家、两三家”。

而如今,在经历了近年的迅猛发展之后,霹雳舞早已走进了普罗大众之中,许多人都对这个舞种不再陌生。“现在上海的街舞机构大概已经有了几百家。”在石头看来,对于年轻人的天然吸引力,是霹雳舞未来能够继续火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街舞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化,虽然我们作为从业者已经‘老’了,但街舞的爱好者和拥护者,永远是年轻人占多数。”

“包括现在国内的少儿霹雳舞也发展得非常好,不夸张地说,现在整个中国舞蹈产业当中,少儿街舞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甚至可能是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队队员给天津体院的学生做示范表演。

在石头看来,如今的中国街舞无论在服装外形,还是在音乐选择上,都保持着与时俱进,“无论是做艺术还是做体育,与时俱进都是非常重要的,永远都需要创新。”

也正是因为有不断的自我更新和造血,霹雳舞也得以依靠自己的“炫酷”吸引着一辈又一辈的青少年群体。“包括现在的街舞从业者,比如街舞老师等,受教育水平和素质也比当年要高了很多,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石头坦言。

在和澎湃新闻记者的交流中,石头提起了自己的一个学生——当年这位学生学跳舞时,他的父母还曾因为“老师是黄头发”而不太支持。如今许多年过去,这位学生已经开始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跳舞。

“霹雳舞以前属于地下文化,而现在有了体育的加持,已经变得更加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经过这一路的发展,也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现在舞者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舞蹈事业赚钱谋生,还有机会拿金牌。”在走进大众之后,霹雳舞的未来,还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