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黑风高夜

杀人放火

一声惊呼从远处传来

你提起十二分精神飞速赶来

可惜这一次你们

没有来得及现场抓捕到犯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幸运的是

有人碰巧瞧见了凶手的样貌

虽然这个时代

你们还未听说过监控、人脸识别

等等高科技的破案方法

但你们拥有自己的追凶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这一行的新手

这是你第一次

使用海捕文书追捕逃犯

海捕文书也就是古代的通缉令

上面会根据目击者的描述

写明嫌疑人的面部特征、身高体型

犯案罪行、作案地点等等

并附上一张人脸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通缉令

一般先在官府间传播

相比孤身一人的逃犯

你拥有更多的帮助

追捕逃犯

可以走驿站、骑马

在交通上并没有

太多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逃犯来说

离开所在地去往别的地方

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往往比通缉令传播的更慢

这时候的社会流动性并不高

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熟

突然冒出来的陌生面孔

会显得十分惹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遭遇排查

就很容易被发现

接下来只需要对照

通缉令上记载的特征信息

就能有效缩小范围

不仅如此

登上通缉令的犯人

也无法再使用自己的“身份证”

一旦涉及到住店

身份证明式必不可少的

这时的人们

少有出远门的机会

掌柜会书写“店簿”

来登记住店人的信息和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拿不出有效的证明

就无法入住店铺

甚至有可能被认作黑户

而如果不住店

在夜晚宵禁后

就更容易被巡查人员发现

或许有些犯人

会藏匿到亲朋好友家里

但很可惜

这样的方法也并不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史料记载

早在奴隶制社会时期

连坐制度就已经出现

即便父母兄弟

愿意铤而走险打掩护

周围的邻居乡亲们

也不会让犯人蒙混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通缉令上附带的悬赏

对普通人家来说

是一笔大数目

可谓是行走的银两

因此只要遇到形迹可疑的

即便和画像上不是那么像

也会被举报

甚至催生了一群以此为职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

通缉令的存在

也会让地方的官府更加重视

在搜查到可疑人员后

会第一时间进行比对确认

在熟人社会和悬赏制度的

相互配合下

想要躲避法律的问责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

或许并不足够写实

但人的智慧从来不会

局限于画像这一简单的方式

无论是保甲连坐制度

还是身份证明制度

都是追捕逃犯不可或缺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如此

通缉令的形式

经过不断完善延续至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规则和约束之下

才有真正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