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上纽大和纽约大学海外学习项目毕业生,5月19日齐聚前滩31演艺中心大剧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上海纽约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243名中国毕业生,以及国际生们均获得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颁发的中美两张学位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基金创始人姚明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了本次毕业典礼。他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在NBA的篮球生涯,并以篮球明星Andre Ingram(安德烈·英格拉)的励志故事提醒毕业生们“在失败后,校准方向,重新上路”的重要性。

姚明鼓励大家拥有直面并战胜错误的勇气,勇敢迈出人生的每一步。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授予姚明“上海纽约大学校长荣誉奖章”,感谢他在推动中美体育交流及社会公益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据往年传统,毕业典礼火炬手和旗手均从毕业典礼委员会成员中选出。

旗手、毕业生姚无双是毕业典礼委员会主席兼毕业生代表。

另一位旗手Anna Ferraris di Celle是毕业典礼委员会校友关系及捐赠部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国际学生代表Christine Wijaya是家中的第一代大学生,主修金融学(商学与金融)专业和世界史(社会科学)专业(政治科学方向)。她在发言中谈到了上纽大学生以冒险精神应对不确定性,以及在艰难时刻建立社区和快乐庇护所的方法。

“我们在上海纽约大学的旅程与众不同。其间,我们塑造了坚韧的品格、提升了适应变化的能力、拥有了自我成长的坚定信念。这些品质贯穿于我们四年时光的点点滴滴。”她认为,在上海纽约大学的时光不仅仅是帮助毕业生们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还赋予大家多样化的技能和视角。“从跨越文化差异到跨越国界合作,我们磨砺了在互联互通的全球体系中蓬勃发展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学生代表李语童,主修金融学(商学与金融)专业和世界史(社会科学)专业(城市研究方向)。她在发言中回顾了2024届毕业生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变化和挑战的历程。在她看来,上纽大是培养大家全球视野、突破界限、承担领导和服务角色的筑梦之地。

“一想到‘全球公民’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对世界的奉献之心。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站出来应对变化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很感恩能成为这个卓越群体中的一员,与大家并肩站在一起。我也相信,不管下一站我们身处世界何方,这份友谊、这种联结会一直延伸下去。”

上纽大校领导们在毕业典礼致辞中为毕业生们送上“最后一课”,表达了对于同学们离校后新生活的美好祝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分享过去四年里出任校长的心得体会,童世骏校长以人生中“唯一最重要的比赛”为喻,向毕业生们展示了“冷静、坦然地,而且自信地向那些视我们为榜样的人解释自己那些有道德蕴含之选择时刻”的重要性。

“从今天起,你们将成为学弟学妹们模仿或追随的对象;从今天起,你们将经常被未曾参加过这样的毕业典礼的人们问及,为什么你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在我看来,从今天起,能否一直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对这样的问题做出解答,将是你们未来要参加的最重要的‘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务副校长雷蒙提醒毕业生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因为在上纽大的求学经历赋予了大家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你们上过的课、读过的书,以及最重要的那些来自不同成长环境、和你们朝夕相处四年的同学们,这些经历都会赋予你们特殊的力量。”他祝福毕业生们踏上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新旅程,为世界贡献热忱与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衞周安教务长在致辞中由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谈到人性的定义和人类的独特性。她认为,人性的核心在于持续建立和发挥联系的能力,同理心、创造力、幽默感和道德判断力是人类重要的四大品质,也是上纽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多元文化效能的关键组成部分。

“我衷心希望,在实现你们的人性和你们所学到的一切的过程中,你们将彼此紧密联系,与上海纽约大学紧密联系,并以新的方式紧密联系。这样,无论你们身处何地,你们都将为周围的世界带来美好而积极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纽约大学校长Linda Mills与毕业生们分享了她的奥地利家人在中国外交官何凤山的人道主义努力下,抓住机会逃离纳粹德国扩张的危险,并在上海找到安全避难所的感人故事。

“令人鼓舞的是,在上海纽约大学,你们也体现了这种弥合分歧、不惧冒险,并深刻理解和珍视普世人性与情感的精神。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中,与室友的相处中,还是在全球各地的学习交流中,甚至是在滨江散步与同学偶遇中,你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Mills进一步点明了中美合作办学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们,在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所肩负的社会使命与担当。她表示,“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当外界对西方大学在中国的发展持怀疑态度时,纽约大学却看到了无限可能。你们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