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赴越军事顾问团纪行(3)

窦金波

(上集讲到,1950年6月27日,在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给援越抗法顾问团讲话,参加的中央领导有刘少奇副主席、朱德总司令,顾问团参加的是团以上干部。)

第二天或第三天,请洪水同志介绍了越南情况。他主要讲了越南的地形、气候、风土人情,敌我态势,作战方法等。接着我们就返回南京,紧张地进行出国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边界战役前前后后

援越抗法顾问团第一批由陈赓带领于1950年7月7日从昆明出发,1950年7月19日,顾问团总部和一个师(从营级到师级)的顾问共近二百人从南京出发,经上海、杭州、衡阳到了柳州,又换乘汽车到了南宁,进行了出国教育后,即乘汽车到靖西。8月11日夜,由越南交际处的人带我们乘汽车进入越南国土。12日凌晨到广渊,步行四五公里到达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时,天尚未亮。在这里负责的是总司令武元甲,还有中央委员陈登宁(负责后勤工作)、总参谋长黄文泰。天亮后,稍事休息,开了简短的欢迎会,马上就紧张地进入了解情况的活动。通过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的介绍,以及数日后陈赓同志的到来,加上他从云南到越南一路上所了解的情况,我们对越南人民军和法国侵略军的大致了解如下:

(一)越军:大都是游击作战,尚未打过歼灭敌人一个连以上兵力的战斗。目前已编成一个大团(师)即308大团,由中国方面云南军区第4兵团派了王砚泉同志为顾问,由中国装备齐全,并已进行过整训,现已移到高平西北地区。该大团辖有三个中团(团),一个炮兵小团(营)。正在编组的另两个大团,名为304大团和312大团。这两个大团由于正在编组装备,尚不能担负大的作战任务。304大团的顾问朱鹤云同志是华东军区派的干部,这次和顾问团总部一起到的越南。另有两个已装备齐全的独立中团,即174中团和209 中团。174中团已派有顾问,是张志善同志。还有一个炮兵中团,即95中团,装备已齐全,是山炮,由中国装备,已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在高平以北集结。还有一些独立小团。能参加作战的主力是:308 大团、174、209中团、95 炮兵中团和一两个独立步兵小团。大团指挥部还没有集中指挥过三个团作战,中团指挥部也很少有集中三个小团作战的经验。其余是游击队,遍布全国,占领广大农村,进行小的游击作战。武元甲曾开玩笑地说:308大团象征中国的八路军。所以由原来八路军的同志当顾问;304大团象征中国的新四军,就由原来新四军的同志当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法军:组成很复杂。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白人兵团,又称黎阳兵团,多由原德国投降后的德国兵及下级军官,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俘去的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东欧兵士和苦力组成,班以上指挥员是法国人,其中虽有少量法国士兵,但多是犯了罪被判徒刑的人,判几年徒刑,就服几年兵役。这些人中,德国士兵占的比例较大,有时成排成班的都是德国人。另一种是殖民地军队组成的黑人兵团,大部分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部队,称为摩洛哥兵团、阿尔及利亚兵团,也有少量的南部非洲的黑人。其主要指挥者都是法国人。法军的作战活动,也主要是以小团(相当于营,下属三至五个连)为主,很少集中几个小团作战。但在河内、谅山据说有三至五个小团组成的兵团。法国人把这些部队分成守备部队和机动部队,沿铁路公路的城市要镇以及海岸港口,都由守备部队据守。机动部队用于支援守备部队,其中有些是伞兵小团,可及时空降支援。还有一部分伪军,战斗力很弱,也主要据守据点,大多在沿海和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越方介绍情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越方从武元甲总司令到机关主要负责人,都说正准备“总反攻”。总反攻意味着决战,但按当时越南形势,应当说并不存在这个形势。越军主力只不过一个大团、两个中团、一个炮团,尚无大规模作战的经验,连打小型攻坚,或野战歼灭敌人一个小团以上都无把握,何以能够“总反攻”。另外,他们那时准备打的大仗,是准备打“高平战役”,着眼点是想打大城市,设想的具体打法是一开始就攻打高平。高平是个省会,属中等城市,敌人在越北的突出据点,设防很严,工事坚固,是个硬核桃,估计越军很难啃动。他们只字不谈如何歼灭敌有生力量。在双方兵力对比中,敌人占优势,不经过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只以打下城市为主要目标,更不可能达到“总反攻”的目的。基于此点,陈赓、韦国清及顾问团的各负责同志,都曾介绍我们的经验,宣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提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占领城市为辅,占领地方要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基础上才可以巩固。说明法军补充困难、远离本土、远隔重洋作战,困难多;越军占领广大农村,回旋余地大,宜于打野战,调动敌人,在野战中机动歼敌,这样好打,易胜。

这时,胡志明主席来到前指,9月11日接见了顾问团同志,指示中、越干部要团结好,越南干部要好好向中国同志学习,要互相学习;要勤俭节约,节省一切物资;要依靠人民群众,努力工作等等。胡主席的讲话,对大家鼓舞很大。顾问团和陈赓同志带来的人研究了一个攻东溪据点打援的作战方案。东溪,位于高平以南40多公里处,四面环山,中间是块小盆地,盆地北部依山有一块小盆地,法军据点就设在这里,当时了解驻守东溪的敌人是一个小团,带一些炮兵,总兵力有七八百人,后来实战的结果,发现敌人是一个小团部带两个大队(即连),连炮兵总共不到四百人(越军情报很不准确)。从东溪据点开刀有很多好处。这是敌人的一个弱点,易攻难守。据点所在的小高地东北和大山连接,从山上发起进攻,居高临下,山林茂密,易于隐蔽;这又是敌人的一个重点,坐落在谅山、高平之间,北距高平40多公里,南距谅山六七十公里的四号公路上,正好卡住从中国广西水口关进入越南的公路交叉点上,距水口关十来公里,可以封锁与中国的交通。如打开东溪,北可以威胁高平,又可以突破从中国到越南内地的封锁。因此,打东溪敌人势在必援,可以创造打援的机会。如敌人从南面的七溪来援,距东溪20多公里的地方有打援的好战场;如高平敌人南援,由于山地多也好打;如敌人空降伞兵在盆地上,则更好打。如越军攻坚不利,可机动地改为围点打援;东溪盆地周围山高林密,易于我大量屯兵。这个作战方案在顾问团内部统一意见之后,由陈、韦、梅、邓首长向胡志明、武元甲正式提出建议,并充分作了解释,说明初战必胜的重大意义,为此开始口不要张得太大,不要急于打大城市,主要应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胡志明主席主持下,越军领导机关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然后讨论了战役企图、规模和部署,大体是:首攻东溪,得手后,如敌不援,再打七溪。这样,可打开封锁边界的一个大口子。然后争取打援,并视情况北上威胁高平,迫敌逃跑,在野战中歼灭高平之敌。部署:174中团攻坚打东溪,配属炮兵一个营;209中团配备在盆地东侧,准备打敌空降的伞兵,配属一或二个独立小团;308大团位于东溪东南侧,拟打七溪来援之敌,配属炮兵二个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梅嘉生参谋长命我速去山炮95 中团,在不暴露总的意图和具体地点的原则下,帮助炮兵中团进行战斗准备工作,并随该团一起去作战地点。梅参谋长曾指定我负责顾问团总部参谋处的工作,兼任炮兵顾问。我带上翻译黄敦去了95中团。该团驻在重庆府附近的一个山村中,政委叫黄风,副团长名“约”,曾在法军中当过炮兵军官。原来越军有一个炮兵大队(连),只有一门日式回式山炮,数月前曾在东溪打过一次,也是配合174中团,但没有打下据点。那个大队现在也编在95中团里。95中团成立后,在中国广西装备了美式山炮两个营,41式山炮一个营,骡马本已配齐,但北方马匹在南方不适应,病死不少(编者注:当年我军北方战马多数为东洋马和蒙古马,适合饲料为干草,南方马适合饲料为稻草)。他们又无饲养马匹的经验,也无豆类等精饲料,全靠放牧吃野草,故骡马瘦弱不堪,有的有病,不能驮载火炮。该团炮手有一部分京族人,干部都是京族人,文化水平较高,其余大多数是北越的侬族,文化水平较低,但能吃苦耐劳。他们行军,多是战士抬炮,很少用骡马,所以也不大爱惜骡马。这样,到作战时,团里的火炮不可能都用得上,战士抬炮,行动也迟缓,紧急情况下很难及时参战。但如有道路,骡马可以挽曳时,情况会好些。

在动身去 95 中团前,梅参谋长已告诉我战役开始时间大约在9月中旬,战斗准备工作要在9月上旬完成,所以,给我了解情况的时间很短。到团里后,我就开始一面检查,一面介绍战斗准备事项,如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弹药供应及火炮技术战术状况,并介绍了在攻坚中用少数火炮抵近射击和多数火炮配合的组织指挥,说明了多数火炮在攻坚中打突破口,应多采用直接瞄准射击(因敌人据点周围都是地堡)等问题。在我做技战术讲解时,那位“约”副团长总是不发言,他有怀疑,但又不敢发表不同意见。黄凤也是模棱两可。但他们第三小团(营)的小团长尹岁,对我们介绍的经验、办法很感兴趣,问长问短,态度很积极。此人是老游击队员,是越南抗日战争初期入伍的,有在基层作战的经验,文化不太高,但精明老练。这时我已暗中选定他这个小团配合174中团打攻坚,以他这个营为重点进行工作,他也表示,打仗时,他愿带一个大队实行抵近射击,以取得经验。我给他介绍了我们的经验,说明这种打法在旧军队中不采用。这实际上是战术上讲的火炮随伴步兵行动,我讲我们在国内战争的大小战斗中多次使用这种办法,收效大而伤亡小,常常出敌不意。这样就挑选了一个连,从接近敌人,人力搬运火炮到隐蔽、瞄准,对一系列动作和方法作讲解,并在实地演习,他们很快掌握了。当时,广西我军曾派一个副连长和两名战士在这个中团教技术,我把这三人暂调这个连给予帮助。但嘱其作战时,不随该连行动,而随配合308大团两个营中的一个营行动。这些都未暴露作战意图,他们只知道快要打仗,对其他一概不了解。

9月10日左右,95中团奉命开往东溪以东约十多公里的地方集结待命。行军时,都是夜间行动,白天在密林中休息。天一阴,密林中旱蚂蟥活动猖獗,从树上悄悄地落在人的身上,脖子上,吸血时一点感觉都没有,待到吸饱,就滚落在地上,而吸血口仍血流不止,湿透衣衫,人像负了伤似的。战士抬炮,非常吃力,但不叫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