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厨房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香气四溢的晚餐即将上桌。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气氛原本应该是温馨而欢快的。然而,桌上的一角却总是空荡荡的,小杰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眼睛紧盯屏幕,手指飞快地滑动着。母亲皱着眉头,不时抬头瞥一眼,眼中满是无奈与忧虑。而父亲则无奈地叹了口气,拿起筷子默默地夹菜,一片宁静中掩藏着家人深深的烦恼和无奈。

小杰的母亲急切地找到我,满脸焦虑,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她的烦恼。

她提到小杰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甚至在吃饭、走路、上厕所时都不放下手机。最让她头疼的是,小杰写作业时也心不在焉,写完作业就继续玩手机,有时玩到深夜。

她尝试没收手机,但小杰用压岁钱偷偷买了一部新手机,躲藏得很好,母亲一开始以为孩子没有手机后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直到偶然间在衣柜深处发现了新手机,这才惊觉事情的严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不由分说,小杰的母亲急切地问我,孩子沉迷手机该怎么办?

她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现代家庭中,孩子沉迷于手机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家长的担忧和无奈也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手机的迷恋呢?

首先,要关注孩子玩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

孩子沉迷手机,表面上看是因为游戏好玩、社交软件有趣,但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缺乏爱和快乐。手机不会批评自己,还能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游戏中的成就感和虚拟奖励更是孩子渴望的肯定。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缺少这些积极的体验和鼓励,自然会把精神寄托在虚拟世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爱玩手机,往往也与学习压力和成绩不理想有关。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感觉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心中失望,于是转向手机寻找安慰和逃避。虚拟世界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那现实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呢?

当我把这些观点分享给小杰的母亲时,她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回忆中,她发现自己总是在孩子使用手机时数落他,责备他不专心学习。起初,孩子还能听话放下手机,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变得叛逆,家长的责备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让孩子更加沉迷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所以说,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和赏识,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极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会把这种愉悦感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父母要创造机会,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比如,当孩子主动去学习时,家长可以给予夸奖和鼓励,赞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当孩子完成作业,也进行预习或复习后,给予积极的肯定。孩子在家长的赞赏中会更加主动地学习。

同时,制定规则,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

在信息化社会中,完全隔绝孩子与手机和网络的接触并不现实,而是要合理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孩子无法平衡学习和游戏的关系,是因为不擅长安排时间,做作业时想着玩,玩的时候又被父母催促学习,导致学习和生活一团糟。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更何况是孩子。

所以,家长需要理性安排孩子的学习和娱乐,制定规则,约定时间,并坚持执行。

例如,可以与孩子正式沟通手机使用的问题,按约定时间和内容使用手机。

如果孩子能按约定使用,可以定期奖励他喜欢的东西或者陪他去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如果没有按约定执行,可以惩罚少用一天手机等等。最好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会在执行约定时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有时候,孩子爱玩手机是因为他们获得快乐的途径太少了。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对手机依赖上瘾,强行制止往往会导致更激烈的反抗。最好的方式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

比如说,家长可以带孩子外出走走,逛公园、打球、跑步等,让孩子明白,除了手机,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研学营或者生涯体验营,既能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培养兴趣爱好。如果家长能够一起参加,那就更好了。

因为陪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治愈孩子无聊状态下的各种叛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兴趣,有些孩子说玩手机就是兴趣。

这时,家长需要分辨哪些是真兴趣,哪些是假兴趣。有的孩子喜欢玩手机只是为了感官上的快乐,这是假兴趣;而有的孩子喜欢玩手机,是为了研究手机性能或者寻找游戏bug,从而积累研发经验,这种兴趣是乐趣或志趣,能成为学习动力。

经过那次交谈,再见到小杰的母亲时,她眉开眼笑,提到现在每个星期日晚上是家庭游戏日,她、小杰爸爸和小杰有一个小时的手机游戏PK时间。孩子制定的手机使用约定也在正常执行,他们还参加了生涯体验营,孩子特别感兴趣,已经确定了大学目标,正为高考努力奋斗。

总之,当孩子沉迷手机时,家长不要慌张,要关注和了解孩子玩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给予家庭关怀和支持。同时,合理管控手机使用时间,制定规则,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只要积极查找原因,陪孩子一起面对,他们的前途将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