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 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英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这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夜合花·柳暝河桥》。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吴文英本姓翁,因过继给吴氏而从了吴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客居姑苏十二载

吴文英自小聪颖,弱冠之年就文词闻名乡里。他在南宋词坛是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流传至今346首,仅次于辛弃疾。他擅长抒写感伤情绪,重炼字炼句炼意,风格典雅温丽,被后人推崇为“词中李商隐”。清人周济对他的评价甚高,在其《宋四家词选》中将其与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并列为两宋词坛四大家之一。

吴文英出身官宦世家,偏偏厌恶官场,不愿赴试。不当官,生活怎么办?他就做幕僚,以此养家糊口。吴文英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时间较长,其中在苏州待了将近12年。之所以客居苏州这么久,是因为吴潜的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潜像

吴潜是南宋后期的名臣和诗人,于嘉定十年(1217)中状元,授予事郎佥镇东军节度判官,迁江东安抚留守。同为文人,惺惺相惜,吴潜非常赏识吴文英的才华,便将他招至帐下,聘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司幕宾。这年,吴文英20岁左右。

吴文英喜欢苏州这个地方,吴潜顺其意,将他分派到苏州常平仓。常平仓是历代朝廷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仓廪,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月场中遇知音

吴文英在苏州城的葑溪畔赁屋而居。此时葑门外,绿野间散落着星星点点房舍,在吴文英眼里,颇有“杨柳岸晚风残月”的意境。诱使他在这里安下身来的,正是北宋词人柳永的那首《雨霖铃》。

吴文英极欣赏柳前辈的这首佳作,尤其是词中恋人分手,难分难舍的描叙,淋漓尽致,跃然纸上。吴文英每回诵读,都不由得击节赞叹。或许,吴文英潜意识里,也期冀着在葑溪桥头、弦月光下,遇到一位让自己难舍难分的恋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葑溪位于苏州城东南,现属双塔社区

也许是机缘巧合,不久,真有这么一个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

居苏十余载,因为吴潜的关系,常平仓主官对吴文英格外照应。这就让吴文英囊中较充盈,空暇时间多,过得颇滋润。有闲又有些钱,就会想到娱乐。

宋代文人习常的娱乐是叫局听曲,叫局是朋友聚饮时请歌伎来助兴,歌伎来了就会献上几支曲子,曲子一般都是时下风靡的词作,类似今天的流行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英与周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一梦凄凉”

这一日,吴文英与几位朋友聚餐,照旧召来歌伎佐酒。来的是一名妙龄女子,淡妆素饰,不带半分风尘气。虽不是沉鱼落雁之貌,但也有明艳动人之容。怀抱琵琶,端坐一旁,含笑等待客人点曲。

吴文英问:“姑娘,你能唱何曲?”歌伎答道:“先生想听什么曲子,随意点。”吴文英说:“就拣你最熟悉的唱吧。”于是,歌伎抚弦索,启朱唇,檐下廊间洋溢起了曼妙的歌声:

“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雨帘不卷。空碍调雏燕。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音尘断。画罗闲扇。山色天涯远。”

一曲方罢,余音还在绕梁,朋友便呼道:“梦窗,这不是你的《点绛唇·推枕南窗》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伎献唱的正是吴文英旧作。歌伎闻言,颇觉意外,忙起身问道:“在座诸位先生,有吴文英吴梦窗先生耶?”吴文英颔首道:“在下便是。”

歌伎放下琵琶,敛衽施礼道:“妾身最爱先生词,先生凡有新作流出,妾身千方百计搜集之,十廿年矣!今日有幸得见先生,万分高兴。只是妾身艺浅嗓糙,恐将先生妙词唱失了韵,惶恐惶恐!”

吴文英见她温良婉约,谈吐得体,对她不由增了三分欣赏之情。众人听了还不过瘾,让歌伎继续唱。歌伎稍一凝思,将琵琶校了校音,脸色显得庄重起来,唱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宫遗迹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这是吴文英到苏州后创作的怀古词,词牌名《八声甘州》,原是唐边塞曲,吴文英与同事游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联想到宋朝国事,抒发感慨而作此词,叹古今兴亡之感。

这首《八声甘州》经此一唱,更显低徊宛转,含咏不尽,真有催人涕泪之味,吴文英对这名歌伎的欣赏又添了三分。

自此以后,吴文英每逢聚宴,总是叫这名歌伎的局。次数多了,两人就熟稔了,终于走到了同床共枕这一步。由于记载中查不到这名歌伎的姓名,我们姑且以“苏姬”称之。

03无奈强作负心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英与苏姬同居数载,十分恩爱。可这份幸福未能保持到白头。究其原因,又与吴潜有关。

吴潜是个能臣,朝廷将他调往京城。吴潜一走,吴文英的处境就不妙了。吴潜从前的政敌对吴文英百般刁难,削俸加差,把他搞得苦不堪言。后来实在无法忍受,只能递了辞呈。

饭碗敲掉了,还有什么本钱玩浪漫?吴文英只得和苏姬分手了。尽管苏姬一再表示愿意跟着他,少吃没穿也不在乎,但生计无着落的吴文英怎忍连累她,最后还是含泪劝走了这个心爱的人儿。吴文英前往京城临安(今杭州),前去投奔吴潜,他对她说,只要有了转机便就来接她。

吴文英并没有兑现承诺。他找到了吴潜,吴潜却婉拒了他,他的境况没有好转,也就没好意思再晤苏姬。就这样,吴文英和苏姬断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湖帆书吴文英词

吴潜婉拒吴文英是有原因的。虽然进京后官越做越大,却也结下了一个叫贾似道的对手。贾似道仗着其姐是理宗的妃子而独霸朝纲,把个南宋王朝搞得越发的乌烟瘴气。他将吴潜看做莫大威胁,多次进谗言加害吴潜。吴潜明白,此时如果将吴文英招致入幕,贾似道必将把吴文英当成他的亲信,岂肯饶过?

吴潜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景定元年(1260),吴潜被贬谪到循州(今广东省惠阳县),贾似道仍不解恨。次年,指派心腹刘宗申为循州知州,授意杀死吴潜。景定三年(1262)五月,刘宗申设宴为吴潜做六十七岁的生日,用毒酒致吴潜身亡。

吴文英虽然避开了贾似道的“惦记”,但躲不掉贫寒的煎熬。后来的岁月,吴文英仍靠当幕僚为生,不断投帖求职,辗转寻觅东家,收入菲薄,苦度光阴,史料说他“晚年困踬以死”。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暝河桥忆佳人

吴文英并未曾忘却苏姬,时常有忆姬之作。如《西江月·清梦重游天上》、《一翦梅·远目伤心楼上山》、《诉衷情·柳腰空舞翠裙烟》、《瑞鹤仙·乱云生古峤》等词,无不流露出对伊人的思念。

在众多思念苏姬、回忆以前时光的词作中,文首那阙《夜合花·柳暝河桥》是最感人的一首。

苦苦相思十年,实在忍不住了,吴文英特地从杭州去了一趟苏州,追寻当年与苏姬的种种。而苏姬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不知她去了何方、甚至是否尚还在世。走在当年与苏姬同居的葑溪横街上,吴文英百感交集,填了这首“夜合花”。词的上片追忆与苏姬的欢聚,下片感伤与苏姬的分离,最后以景结情,写出人去楼空、徒增黄昏触目之愁。从中,不难读出吴文英与苏姬笃厚的情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英词作及作品

在这之后,吴文英还陆续写了若干首追怀苏姬的词。清代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评点《点绛唇·有怀苏州》时这样说:“此亦忆姬之作,姬归苏,怀地即怀人也。”可以说,吴文英是在不断忆念苏姬中度过他的余生的。

吴文英在苏州住了12年,占了他生命的五分之一。他留下怀念苏姬的词有50余首,占了他存世词作的七分之一。吴文英的时代离今天已经800余年过去了,今天的葑门横街已不是南宋时的街坊,吴文英租赁的小楼连遗址也无法指认了。

不过还好,在吴文英和苏姬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于是,葑门横街上似乎还能捕捉得到《夜合花·柳暝河桥》的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