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等,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当脾胃功能受损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面色萎黄等。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拯救脾胃的方法: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对于脾胃健康至关重要。建议饮食以温热、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同时,要养成一日三餐按时吃的好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中药调理:在中医的指导下,可以服用一些健脾胃的中药进行调理。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诊治。

情志调养:中医认为情志与脾胃健康密切相关,过度的忧思、恼怒等情绪会损伤脾胃。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志过度波动。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冥想等方式进行情志调养。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脾胃的功能。建议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也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刺激脊椎两侧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起到健益脾胃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按摩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也有助于调理脾胃。

避免不良习惯:要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会损伤脾胃功能。同时,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总之,拯救脾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情志调养、运动锻炼、推拿按摩以及避免不良习惯等。通过综合调理,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王晨主任,医学硕士,北京市健宫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中医脾胃科、消化科、干燥综合征的康复,对脾胃疾病,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食管炎、胃肠黏膜脱垂、小儿脾胃虚弱等等病症的诊治有显著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