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央行一口气搞出四个王炸,都和房子有关:

1.首套房首付降到15%,二套房降到25%;

2.下调套公积金贷款利率0.25%;

3.取消首套和二套房按揭利率下限;

4.设立3000亿的保障房再贷款,利率1.75%,预计能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

重磅政策之下,本已经躺平的中产们,不免犯了嘀咕:按照以往的经验,房子不仅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相比刚需,大多数中产都或多或少的有套房子,显然消费不是首要考虑;说到投资,要分析看涨看跌,看接盘和流动性,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一、年轻人的故事

投资不等于买房。

但有时候买房的确是不错的投资。

2016-2017年的房价暴涨中,发生过不少令人称奇的故事。朋友有套房子,卖了好几年没卖出去,在2016年涨价前卖出去了,年底后悔得心死;也有朋友的房子卖不出去,结果年底资产净增一百多万。

2016年链家的生意很火,大学生也入职干起了房产销售。有个学物流的一本院校大学生,服务几个出手阔绰的南方佬,在接待买主的时候多了个心眼,请教大佬买房子能赚吗?大佬一看小孩挺上进,又一穷二白,就给他教了一招。

那年他开了十几张信用卡,在七八个热门的楼盘分别付了少量的订金锁定期房,没过两个月,在房价暴涨中,他转让购房资格的收益就达到了100多万,比起在其他行业辛苦上班的同学们,他的成功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只能说选择大于努力。

挣钱的话题虽然很俗,但又不可回避。大部分人,上一辈子班,拿着有限的薪酬,不知如何才能跨入躺着赚钱的富有阶层。虽然说,上面那个年轻人的机会,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可遇而不可求,但其中也有一个让人启发的点,就是抓住投资的机会。

二、贷款也要抓住机会

把握机会最重要的是认知。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首先是理念。穷人惧怕负债,而富人利用负债,当机会来临,穷人默默攒钱,富人则设法贷款,理念的不同,错失许多阶层跃升的机会。

这个世界到底是富人还是穷人贷款多?肯定是富人,因为没有银行愿意借钱给穷人。

王思聪曾经问他爹:“爸爸,我们家一共有多少钱啊?”

王健林说:“你2辈子都花不完”

王思聪又问:“爸爸,那我们家欠多少钱啊?”

王健林回答说:“8辈子也还不完”。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说过,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就是在补贴富人。

穷人到银行存款,富人到银行贷款,再用穷人的钱去做事业,然后招聘穷人为自己打工,这就是套路。穷人是钱闲著、人忙著,而富人是人闲著、钱忙著。这就是现实。

富人的负债理财法,虽然看起来负债缠身,实际上是在用负债抵抗通胀。在当前这种全球大放水的时代,你手上有100元,假如货币多印了一倍,你实际手里的现金就会贬值50%。同样的,你之前借了100万的债,因为通货膨胀也同样贬值了50%。

有数据分析,2022全球通膨在8%左右,就是现在100万 到明年实际上就只值92万,只要钱放著不动一年就会蒸发掉8万左右。钱只会越存越穷,并不能让我们守住财富。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是,穷人很多时候看到了商机,却只因差几万就迟迟无法推进,错过了。只要你有信心,你的生意或投资能超过利息,你就可以考虑贷款。

三、提高成功率的秘密

有句话叫,你花钱的去处决定未来你钱的来处。

在财富积累上,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把钱花给了体验,还是花给了经验。什么叫花钱给体验,我今天赚了钱我就吃喝玩乐,出去任意消费。例如每天唱K,喝奶茶,这些拿不上台面的事,这叫买体验。而买经验比如,今天请一个老板吃饭,上课程增值自己,买书学习等等。就是我用我的钱,去购买一个人生经历过的那些事,他的体验对你来说就是一种经验。

所有体验性的消费在你的消费结束的那一瞬间,一切就结束了。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有2种,第一种自己领悟,这种人叫神,1万个人内可能都没有一个,他不需要藉鉴任何人。第二种自己干,自己累,不断的去摸索。

普通人和大老板最大的本质区别,是普通人不断去踩坑,而你如果花钱购买了一个有经历、有结果的人的认知和体验,把他的认知框架装进你的脑袋里,会让你未来持续不断的从这个世界获利。这就是为什么富人喜欢不断持续学习。他们喜欢看书,进入富人圈子交流等等。

如果你还没找到自我价值和方向,更要善于用他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生命维度。购买他人经验本质上就是购买时间。人生有2条路必须要走,一条叫上当,一条叫上课。你学的是他人5到10年的经验,你学的是他人躲过来的坑。

穷人有一个逻辑,能不花钱就不花钱,比如空调坏了自己修。有钱人都有一个原则,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浪费时间。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要投入时间的地方。比如你要工作,又要学习,又要理财,又要打扫家里,所以要花钱买时间,才有可能学习和发现机会,如果学投资就去上投资课,开咖啡店就去找咖啡店老板谈天。

四、借用他人成熟的资源

送礼是致富最快的方式。所有的富人成功的核心秘密之一,就是送礼思维。送礼思维是个在有钱人圈子中公开的秘密,但一般人完全不知道其中的精髓。你有多么会送礼你就能有多么的成功。所有收礼的人,其实都是在给送礼的人打工。

小李不善言谈,每次去老大家里,都是带著两条烟和两瓶红酒。有次老大说有个项目你拿去试试,这个项目小李赚了30万,小李给了老大父母20万。随后一年的时间,小李坚持不断的追随老大,成了老大身边最信任最器重的人,在一年的时候他挣了600万,而老大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打拼出来的事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现在小李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掌握了。

送礼物的一个小技巧就能搞定99%的人。不要送大品类里的小品相,要送小品类里的大品相。比如你有个客户过生日,你准备花1000块钱的预算给他送个礼物。你发现他喜欢喝红酒,但不要送红酒,红酒1000块钱不算好的,要送红酒杯,送他1000块钱一个或对的红酒杯。客户一拿上手就,哇,这红酒杯很好,水晶的。你就告诉他说,这是来自杰克,全球最好的红酒杯。他每次喝红酒拿那个杯晃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是你送的。

送礼物是隐性文化,是潜规则,在富人家庭里叫生活常识,在穷人的家庭里叫歪门邪道,小人的伎俩。送礼物频率要多且不需要太贵重,维护关系不要临时抱佛脚,有事才想起来送礼。关系的维护要在平时积累,而不是某一次,送条件不好的人要送贵的,他们平时不愿意买的。送富人的话,越不划算越好,要让他记得你。

五、买房还是不买房

回到开头的话题,政府强势调控房市的形势下,房子是否还有机会成为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曾经的认知里也许投资只有房子这条路,但当你对机会和贷款有了正确的认知,对行业有了系统专业的学习,与能帮到你的贵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你将会有更多的选择,从而作出审慎考虑和选择。

所有投资都是以退出和盈利为前提的。看房子,还得看政策背后的逻辑。新经济学家智库专家余永定在年初就指出,2024年应执行强有力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调控的方向。

他指出,在过去长达十多年的新一轮经济“周期”中,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总需求不足或有效需求,体现为PPI长期负增长和CPI低值微涨。

当然,今年的调控显然有更多精细的设计。

例如,1万亿超长期国债。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中国拟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目的是为了“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拟连续几年发行,“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再例如,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再例如,国务院公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在钢铁等重点行业、建筑和市政基础实施、交通运输、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设备等领域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并在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推动以旧换新行动。

上述政策跟房地产基本没有联系。

也可以看出,

中央政策的锚点,

在5%的GDP,

而不仅仅在房地产市场。

就这一点而言,房市投资的未来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