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第三次战役发起前,彭德怀确定采取“稳进”方针,预定作战目标为歼灭三八线基本防御阵地上的韩军第1、第6、第2师及第5师一部,占领议政府、清平川、春川以北一线阵地,控制三八线。

当时所担心的是守敌不战而走,使得预定歼敌目标不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第三次战役发起后,“联合国军”还是迅速向南撤退了。

1、彭德怀的预见性

彭德怀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行动,加大进攻的速度和深度,以争取更多的战果。

一时间,战役进程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

很快,汉城便在志愿军攻势下呈岌岌可危状,无须攻坚即唾手可得。

当志愿军兵临城下稍有犹豫之际,守卫汉城的美韩军惶惶然弃城而去,留下一座早已成为废墟的空城。

接下来,汉江防线全线洞开。当志愿军推进到汉江边时,江南岸之敌已提前撤出阵地。志愿军不战而过汉江,先头部队很快前伸至水原、利川、原州一线。

一次原本带有很大勉强性的战役,进展竟然如此顺利、如此迅速,战果再一次超出了战前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大举南进,还是适可而止,局内、局外之人又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战争指导者和战役指挥员的预见能力和控制能力,再一次面临考验。

突破三八线作战发起之前,负责指挥右集团4个军的韩先楚,于12月29日11时致电彭德怀,预见战役打响后敌情发展有两种可能,并提出两个应对预案:

第一种可能,敌军向汉城及汉江以南逃窜,如此,则应发展攻城,“五十军沿铁路向汉城尾追逃敌,以一部及炮兵进至金浦对岸轰击金浦机场;三十九军以一个师尾追逃敌,相机进占汉城,抢占汉城江桥;三十八军以一个师向汉城东仁仓里方向前进,截击骑一师”。
第二种可能,“美军在炮空支援下,大力坚守高阳、议政府以北地区”,如此,“拟以四十军及三十八军一个师歼灭抱川之敌,三十九军控制德亭里铁路两侧地区,监视议政府之敌,以三十八军主力置于抱川西南打援,五十军进至汶山,积极牵制高阳方向之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于当日24时复电:

此役能歼灭伪一师、六师、二师、五师大部或全部后,美军有可能放弃汉城,退守汉江南岸或固守清平里、议政府、高阳线之两种可能。如敌放弃汉城南逃,我五十军经议政府,人民军一军团经汶山向汉城进击,并五十军抢占汉城江桥而巩固之,城防由人民军一军团担任之。如美军仍守议政府东西线阵地时,我右纵队停止继续向当面之敌进攻,如左纵队围歼春川地区之敌尚未得手时,即应以相当兵力协助围歼之。

志愿军在战线正面完成突破后,“联合国军”的反应果然在彭德怀、韩先楚战前预见范围之内。

2、李奇微撤退汉城的方案

李奇微采取的第一步行动是阻止志愿军及人民军的进攻,除调动配置在二线的美英军部队上去堵塞防线上的缺口外,最重要的措施是令远东空军倾巢出动,对沿各条南下通道攻进的志愿军、人民军实施猛烈轰炸。

美方估计,这次轰炸对中国军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在志愿军攻势发起的头两天,李奇微或坐汽车,或乘小型联络飞机,在前线各处跑来跑去,目睹战场局势的迅速恶化。在征求了所有军长、师长的意见后,他决定采取第二步行动:放弃汉城。

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

“我本来就知道,在中国军队竭尽全力发动进攻时,汉城是不能长期保持住的,第8集团军的方针是,尽可能给敌人以更多的损失,接着就迅速脱离,后退到新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3日晨,李奇微下达第8集团军全线撤至汉城以南组织防御的命令:

以美军第25师(配属英军第29旅)在汉城外围占领收容阵地,担任对一线部队的收容和渡汉江掩护任务;第1军和第9军平行撤退,首先占领水原至杨平一线阵地;第10军并指挥韩军第2、第5、第8师,确保杨平至洪川一线阵地;解散在战斗中表现不佳的韩军第2军团,其所属各师转归第10军军长指挥;韩军第1、第3军团确保洪川至注文津一线阵地;美军第3师和第1骑兵师分别转移至平泽和安城附近,准备尔后的行动。

放弃汉城,对李奇微来说,虽是不得已之举,但也并不是多么难以做出的决定。在他眼里,汉城作为韩国首都,对它的弃守只具有政治象征意义,而并无太大的军事价值。

因此,在离开设在汉城市内的第8集团军指挥部时,他还有心情让勤务兵将一件破旧的法兰绒睡衣钉到办公室墙壁上,上面写“谨致中国志愿军司令官”,落款为“第8集团军司令官”。

美国战史描写,李奇微离开汉城指挥所时回眸一望,看到这件睡衣的下摆“在微风中嘲弄地摇摆着”。

美军向汉江以南撤退,需要解决两个难题:

一是堆放在汉城、仁川地区的大量军用储备物资如何处理。李奇微决定一烧了之。于是,仁川港内堆积如山的补给品和存放在金浦机场的50万加仑航空燃料、2.5万加仑凝固汽油弹,瞬间化作冲天火焰,统统付之一炬。
二是连接汉江南北两座舟桥的畅通。为确保江北十几万“联合国军”官兵安全南撤,李奇微任命第1骑兵师副师长巴马准将把住桥头,以集团军司令官名义行使控制权,同时动用大量工兵维护在流动的冰块中嘎嘎作响的舟桥,确保这条生命通道不致突然断开。

3、要不要攻占汉城?

就在李奇微下达撤退令的同一天——1月3日12时,彭德怀提出“战役第二步部署”构想,并征求韩先楚和各军首长的意见,在彭德怀这个征求意见电发出之前,韩先楚已于2日8时30分向右集团各军下达了“攻击议政府及追逃敌部署”:

令第38、第39军各以1个师迅速抓住议政府之敌,第38军主力进至富坪里地区,打敌增援,并以1个师从东南向议政府攻击;第39军主力进至山北里、于屯里、北石面地区,准备从西北及西南向议政府攻击;第40军进至松隅里地区,准备沿公路两侧向议政府攻击;第50军迅速向高阳前进,抓住该地之敌,如敌南逃,即向汉城逼进;配属各军的炮兵团跟随前进参战。

韩先楚判断,“清平里、议政府、高阳一线之敌极可能南撤”。

据此,他确定:

如议政府、高阳一线之敌已南逃,则第40、第38军分别向清平里和磨石隅里、九岩里方向前进,准备渡过北汉江;第39军经议政府向金谷里地区前进,视情况准备渡过汉江;第50军经高阳向汉城进击,趁敌混乱迅速抢占汉江大桥,相机渡过汉江,而将汉城守备任务交人民军第1军团担任。

这一部署,与彭德怀3日12时电报的精神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仅过一个半小时,韩先楚又发一电,提出他对战场局势发展的新看法。

电中指出:

由于美韩军迅速南撤,不仅在议政府地区打围歼战的目标不能实现,就是原定以第40军从清平川过汉江实施追击也来不及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第50军过汉江尾追南逃之敌,控制汉江两岸阵地;右集团3个主力军(第38、第39、第40军)均应集结汉江北岸休整;左集团第42军扫清北汉江南岸残敌后,可停留于洪川、横城、杨平地区,第66军可追至汉江边,控制桥头阵地,掩护人民军第2、第5军团向敌后插进。

显然,在韩先楚看来,既然敌军后撤甚速,难以捕捉,就不必跟在后面穷追,徒增部队疲劳,索性只以少量兵力跟踪尾随,在汉江南岸保持一个桥头堡阵地即可。就整个战役作战来说,到此可以画上一个休止符了。

但彭德怀仍主张乘势发展进攻,进一步扩张战果。

3日15时,他复电韩先楚指出:

敌军有“退汉江南岸,小部控制桥头阵地防守,相机防守或继续南退”几种可能,而它究竟采取何种动作,“须看我军行动决定”。

在此情况下,如果志愿军主力停留于汉江北岸不动,敌军就可能在汉江南岸转入周守,这对下一步准备春季攻势不利。所以,目前进攻还不能停止。

对于韩先楚提出的第38、第39和第40军于当晚在原地休息的意见,彭德怀表示同意,同时义强调:

这3个军仍应“积极作从清平川渡江南进准备,具体行动部署须待向杨平推进之师弄清情况后,再行决定”;第50军则应继续向汉城推进,相机片领汉城,如敌继续南退,便跟踪追至水原为止。

3日18时,韩先楚电令第38军以第113师向汉城东南、第114师向汉城以东,第40军以第118师向汉城东北,第39军以第116师向汉城正北,第50军向汉城西及西南攻进,求得在汉江以北会歼在“联合国军”撤退中负责垫后的美军第24师。

直到这时,对于美军对汉城是弃是守,志愿军方面还未得到准确情报。至3日23时,汉城市内仍有无线电广播,这让彭德怀一度感觉汉城之敌“似无撤退模样”,遂于4日1时电示韩先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向议政府以南、高阳一带之敌围攻,力须机警灵活,如发现美伪主力决心固守汉城时,即不应轻易将主力投入攻击,俾限被动。”

韩先楚据此传令各军:敌如固守汉城,各部主力不应投入战斗。

4、占领汉城以后

而实际上,李奇微已于1月3日晨下达了撤出汉城的命令,可这时,正在向汉城逼近的志愿军右集团各部,却因情况不明而放缓了前进步伐。

3日白天,第38军第114师2个团(第340、第341团)在汉城以北水落山与当面之敌发生了接触。从地图上看,水落山就在如今首尔郊外线以内,距汉城近在咫尺。

16时,第38军致电韩指称“汉城敌有撤退模样”,军已指示第114师“派一部兵力逼近汉城,查明汉城敌工事及敌动态,师主力随时准备占领汉城”。可就这么一耽搁,第38军便失去了最先进入汉城的机会。

在进占汉城行动中拔得头筹的,是第39军第116师。

4日12时,第39军军长吴信泉电告韩指:第116师“已派部队向汉城搜索前进”,“汉城敌是否已经撤完,尚未得到报告”。

当日下午,第116师和人民军第1军团进占汉城。第50军第149师也于当日晚入城。

在此过程中,除人民军一部与美军1个坦克营遭遇,歼敌200人,缴获坦克2辆、汽车46辆外,其他各部均未发生大的战斗。

由于美韩军撤离时对汉城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收复后的汉城已成了一个巨大的瓦砾场,古都风貌荡然无存。

占领汉城后是否过汉江继续南追,当时有不同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信泉致电韩指和志司首长,提出如下建议:

(一)我突破临津江后,敌受我打击不大,估计可能退守汉江,如我自汉江以南追击应作充分准备:
(1)汉江估计尚未封冻,详细侦察渡河点,需要时间。
(2)炮兵弹药尚未补充,临津江目前尚难渡过。
(3)部队自三十日晚进入阵地后,五昼夜未能休息,非常疲劳,须恢复。
(4)部队有千余伤病员散在各地,尚需集中后运。
(5)部队需要补充粮弹。
(二)如敌不守汉江继续南逃,若追击很难大举歼敌。故建议只派几个支队配合人民军过江占领三七线以北地区。

这个建议大致反映了志愿军各部的实际状况,具有代表性。

而彭德怀在分析进占汉城后的形势和下一战役的需要之后,提出“乘胜再鼓一把劲”的要求,决定继续越过汉江作战,逼退汉江南岸之敌,为准备春季攻势创造条件。

4日24时,彭德怀与金雄、朴一禹联名致电左右两集团和志愿军、人民军各部,并报中央军委和金日成。

电报首先分析了美韩军弃守汉城后的可能动向,指出:

“估计敌军下一步企图可能是维持西起仁川、金浦、杨平、汉江南岸经原州、平昌、江陵之线,凭汉江与山区之险,收拾残部,拖延时间,准备再战,如在我更大打击下,亦有更向南逃窜之两种可能。”

电报强调,在此情况下,中朝军队还应积极行动,不让敌在汉江南岸形成新的防线,理由是:

如让敌仍据守汉江南岸,控制金浦和利用仁川港维持运输,则汉城虽入我手,仍然随时在敌机与炮火轰击之下,对我准备春季攻势非常不利,如我乘胜再鼓一把力气,继续歼敌一部,逼退汉江南岸之敌,则不仅巩固汉城,且可取得金浦机场,控制仁川港口,对我准备春季攻势,将会造成更为有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彭德怀决定:

人民军第1军团留1个师接替守卫汉城任务,主力渡过汉江,相机占领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右纵队(集团)仍归韩先楚统一指挥,以第50军一部迅速控制汉江桥梁,抢占汉江南岸滩头阵地,如敌继续南逃,即尾追占领水原待命;第38、第39、第40军即于现地休息3天(到7日为止),准备由清平川附近渡北汉江,首先攻击杨平之敌,尔后由东南向西北攻击利川、广州、水原、永登浦地区之敌;吴瑞林、周彪仍统一指挥第42、第66军,方虎山仍指挥人民军第2、第5军团,按原部署歼灭洪川、横城地区之敌后待命,并在右纵队再度发起进攻时,准备配合作战。

这一部署对右集团3个主力军的使用值得注意:

一是渡江路线选择在清平川上下游地区,而非从正面直接渡汉江,这主要是考虑北汉江在清平川附近水面已经结冰,便于大部队顺利过江;二是进攻路线预定从杨平径直向南,到利川后转向西,到水原后再折向北,在南汉江以西兜了个大圈子。

如美韩军固守汉江南岸防线不动,这一兜击行动得以实施,就有可能在汉江以南形成一场大规模围歼战的态势。

然而,美军撤过汉江后,并没有把新的防线选择在汉江南岸。李奇微认为,此时汉江已开始结冰,很快将失去作为天然障碍建立新防线的战役战术价值。他先是打算以美军主力退守水原至杨平一线,后因洪川失守,右翼缺乏安全保障,便决定进一步南撤,将新防线划到三七线附近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

这条线在原州以西,与战前划定的“D线”相重合,在原州以东则向南回缩,最远处退到“D线”以南60公里开外。

新防线距汉城约55公里。“联合国军”后撤部队乘车疾行,一两个小时即可到达,而对于全靠两条腿走路,白天还要隐蔽防空的志愿军来说,却是一段不短的路程。

1月5日中午,第39军侦察分队报告:汉江以南15公里内已无敌军踪影。当日15时,吴信泉将此情电告彭德怀、韩先楚等,建议第50军连夜过江,其他各军无须再绕道清平川,改由汉城直接过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5日晚开始,志愿军、人民军部队陆续渡过汉江南进,至8日,右集团各部先后占领水原、金良场里、金浦、仁川;左集团各部进占砥平里、杨平、骊州、利川、洪川等地。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占领原州、横城,并继续向荣州方向追击。

自5日起,除少量威力侦察分队外,志愿军主力已在战场上与美韩军基本脱离接触。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