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7日,山东菏泽,郭有才在国花博览园直播,众人围观。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摄

开播10分钟后,郭有才的网络直播间在线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整场直播获赞超1.3亿次。2024年5月14日,山东菏泽农村小伙郭有才确信自己火了,感叹这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

油光的大背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花衬衫、廓形西装,泛黄复古的滤镜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演唱的《诺言》获得无数网友的赞赏。

郭有才带火了菏泽南站。这座始建于1978年,2001年退出客运舞台的车站,已经多年没有列车停靠。但自从郭有才在这里直播并走红,数天内,菏泽南站成了巨大的流量场。有人拍郭有才,也有人拍“拍郭有才的人”;网红主播们纷纷占领高处,有的站在挖掘机上跳舞,有人把自己卡在栏杆上拍摄。据统计,5月14日,菏泽南站接待旅客98万人次。

在现场,社区、街道志愿者免费赠水、提供服务;菏泽市牡丹区文旅局执法大队每半小时巡逻一次,紧盯直播内容防止低俗化;牡丹区综合执法局冲洗苗木、清运垃圾,维持现场秩序;公安现场设立办事点……曾经创造热梗“宇宙尽头是曹县”的菏泽,再一次尝试将“流量”变“留量”。

“人山人海了”

没人能说清郭有才具体是哪一天火起来的,大约是在五一假期。他本名郭壮,郭有才、菏泽树哥都是他的网名。

菏泽南站边上的一家餐馆老板陈美华曾记录下郭有才4月17日的直播现场。画面里,几乎没有围观人员,周围的地面还是一层厚土,显得很陈旧。郭有才躲在绿色铁皮旁,看到有人过来,热情招呼着“上这边来,这边凉快”。围观者怕闯进他的直播镜头,连声拒绝。

郭有才将两张野营的餐桌摞在一起,用作直播的台面,上面放电脑、声卡,下层是排插、音箱和水壶。至于被人熟知的黄色复古滤镜,网友们发现,是药片的包装纸夹在手机镜头前形成的。

“他唱得挺好,我们都喜欢听。”陈美华说,郭有才的《诺言》唱出了感情,更重要的是,她感觉郭有才人品好,说话礼貌、亲切,“你看他直播间人气一直上升,他说是大家的功劳,说话很接地气”。

陈美华后续还拍了好几次郭有才。4月28日,现场已有二十多人围观,但多是本地居民,鲜有人举起手机拍摄;5月5日,开始出现直播的灯具,许多镜头对准郭有才;5月7日,郭有才直播场地周边装上了矮围栏,挡住围观人群;5月9日,陈美华形容“人山人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6日,菏泽南站聚集了许多主播和游客。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摄

人们喜欢郭有才歌声里的凄苦感,当他撕心裂肺地喊出“无奈人在风里人在雨里,人在爱的岁月里漂流”,评论区里有人写“郭有才唱出的痛布洛芬都止不住,太上头了”。

他的人生经历部分契合了这种沧桑感。郭有才在拍摄的短视频里多次讲起自己的身世,10岁时母亲车祸去世,后来父亲组建新家庭,将他交给姨妈抚养。13岁,他开始工作。5年前开始在街边摆摊卖烧烤,并坚持至今。过去几年,他一直白天直播唱歌,晚上则在路边经营烧烤摊,他形容“白天是梦想,晚上是生活”。

这种“普通人通过打拼终获成功”的叙事直击人心。评论区许多人表达赞赏,“这伙计终于熬出来了”“很努力很努力的小兄弟”。

5月10日,郭有才的直播间卡了。当时开播不过3秒钟,两三万人迅速涌入,信号卡顿,他只好被迫下播半小时。

菏泽户外旅游博主陈敬超当时就在现场,他认为原因在于太多主播早早等候在菏泽南站,占据了流量通道。但很快就有人联系移动的应急通信车到来,联通、电信在当天也陆续派出应急通信车,增加基站。

菏泽速度

5月12日以后,菏泽南站几乎一天一个样:加基站,安排公厕,免费的水和大锅菜,芍药免费送,手机随便充电……

最令人瞩目的,应当是牡丹区公路局连夜对菏泽南站进行路面翻修。

据陈敬超回忆,那是13日晚10点至14日清晨6点多,由于白天来现场直播的人员很多,没办法施工,到了晚上,还有人在直播。工程车一直在等,“大的小的,反正一二十辆是有的”。

14日当天,“菏泽连夜加班铺路”登上短视频热榜,现场的网红们拍摄修整一新的沥青道路,夸赞这是“菏泽速度”。

“我们整个市里都在做这件事,让郭有才个人的流量转变为城市的热度。”5月15日,菏泽市旅游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地公安、城管、交管等多个部门负责基础设施提升,文旅部门作菏泽旅游推介,比如安排当地媒体采访郭有才,让他推荐菏泽城市旅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6日,菏泽南站,在直播的主播。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摄

最早抵达菏泽南站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据菏泽市牡丹区程堤口社区工作人员程光介绍,他们5月8日便到现场维持秩序,当天南城街道也重视起来,统一组织人员,再后来牡丹区直单位也到现场值班。程光说,截至5月15日,南城街道近两百人在轮流值班,每天6:00-12:30为一班,12:30-21:30为另一班。

5月15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菏泽市牡丹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一位工作人员称,为了维护现场秩序,综合执法局已联合其他政府管理单位抽调人力。该局下属的三个部门和局机关一共抽取了一百六十多人,其中,执法大队有五十多人,环卫部门三十余人,园林部门二十余人,本局机关则派遣了十到二十人。

“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各有侧重。”该工作人员介绍,执法大队规整现场占道经营活动;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垃圾;园林部门则对路边绿化进行修剪、补栽,冲洗苗木,撤除护栏,更换门头广告。

至于免费的大锅饭,则大多来自企业、当地人的自发捐赠。陈美华自5月12日起到现场派发免费的盒饭,全天候供应绿豆汤、茶水,“这几天天比较热,我害怕看节目的人中暑”。

陈美华强调,这些都是自己掏钱的,没有政府要求。“不只是我,旁边还有送水饺的,还有送饼送水的,几乎全部都是自发的。”

随着菏泽南站现场越来越热闹,一些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有人给菏泽南站写信,表示菏泽南站周边有两所中学,周边接送孩子的群众每天出行成了问题;每天形色各异的主播来来往往,会不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好的示范。

很快,现场直播的主播们得知,5月17日-19日,郭有才将改换场地直播,以避免造成菏泽南站交通拥堵,给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让路。

城市形象IP化

5月17日10点,郭有才在国花博览园开播,巨幅的“中国牡丹之都、花样菏泽欢迎您”成为直播间的新背景。仅10分钟后,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52.91万人次。

郭有才在直播中强调:“只有通过学习得来的成就更有意义,愿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能够金榜题名。有才哥哥能做的就是高考这三天换地方直播并且为你们加油。”当天这场2小时的直播总观看人次达到3316.81万,增加粉丝11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8日,山东菏泽,郭有才在国花博览园直播。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摄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郭有才走红的现象,本质上是当代城市形象开始IP化运营的表现,“像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世界、天水麻辣烫、许昌胖东来这些实例,内核都是相似的”。

据孙佳山分析,过去城市形象宣传大多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为平台,制作专题广告推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旅等相关部门可以借用网红、主播、UP主这些资源,将城市IP“玩法”焕新。与传统媒体的城市形象传播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IP形象运营的曝光率更高,话题传播度也更高,确实将城市形象运营提升到新的阶段。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菏泽是一座极具网红基因的城市,农民歌手“大衣哥”曾创造现象级流量;2021年,“宇宙中心曹县”热梗火遍全网;“2023年靠卖汉服年入70亿元”则吸引网友持续关注。

不过,孙佳山强调,城市的IP形象运营需要长线的影响力布局,尽快建立相关产品内容矩阵十分必要。“这些个人IP确实短暂地给城市文旅带来活力,但它的力量还是比较单薄的,我们要客观看待它的影响力,既不夸大,也不低估。”以哈尔滨为例,其城市文旅能火“出圈”,是以多个IP与话题亮点为依托的,其打造的“南方小土豆”“小冻梨”等形象才能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孙佳山建议,政府还应当加强内容的监管力度。当个人行为涉及到城市形象,除了平台的管理,政府也应提升管理能力和体系,适应新的媒介形态。“城市形象的IP运营门槛相对较高。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相关政府部门应进行正向的价值引导,鼓励相关行业加强自律意识,遵守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

菏泽当地政府显然对此有所准备。牡丹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近期执法局还专门组织人员培训,教导其文明执法。“我们执法人员要培训完才能上岗的,从形象着装到文明用语都有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尽可能帮到路人。”

5月15日,牡丹区文旅局文化执法大队处置了一起低俗直播事件,牡丹区司法局对执法过程全程监督。

菏泽市牡丹区文旅局执法人员孙维康于16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该主播动作比较低俗,数次劝导以后没有改正,他们采取劝离措施,“每天得劝导十来个”。但他强调,他们并未采取强制措施,只是劝导,“正常的直播我们给你保障好,服务好”。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南方周末实习生 符怡婧 蒋泓怡

责编 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