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背景下,国家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因如此,很多人对待封建王朝统治者,普遍有着崇拜的心理。但纵观千年社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统治者均有着过人的能力,部分统治者亦会因自身的无能与昏庸,遭到后世的鄙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刘禅,很多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不陌生,相比其父亲而言,刘禅的个人能力相对较弱,若非诸葛亮的辅佐,他也很难坐稳君主之位。但随着世人对刘禅的了解不断深入,很多人也会发现,其实,刘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蠢笨。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曾一口气连杀三位重臣,而直至一年之后,世人方能认识到刘禅的高明之处。那么,为何刘禅会将朝中重臣杀害?在这一事件的背后,又隐藏着何种政治构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对于刘禅来说,诸葛亮的存在决定着他能否坐稳君王之位,当诸葛亮离世后,刘禅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按理来说,在这一阶段内,刘禅应当善待朝中重臣,并依仗着他们的帮助,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可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却接连将杨仪、刘琰、李邈三位大臣接连杀害。

首先,之所以刘禅会将杨仪斩杀,也是因其诸多过分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自诸葛亮去世以来,杨仪便手握兵权,并希望能够接替诸葛亮的位置,成为蜀汉新任丞相。在这段时间内,杨仪骄傲自满,诛杀大将魏延,不曾将任何人放在眼中。

基于这一原因,刘禅的心中也埋下将杨仪彻底铲除的种子。此后,按照诸葛亮留下的遗言,刘禅将主政权力授予蒋琬,此时的杨仪愤怒不已,并公然说出许多谋反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刘禅并未打算置杨仪于死地,而仅仅是将他贬为庶人,这也体现着刘禅对杨仪的宽容。但杨仪却因无法接受这种结果,对刘禅加以咒骂。无论刘禅性格多么温和,身为君主的他显然无法接受如此情况,最终,刘禅将杨仪处死,这位曾经的重臣离开人世。

第二位遭到刘禅斩杀的臣子便是刘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了解三国历史可知,对于蜀汉势力的发展而言,刘琰在其中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若是刘琰能够低调行事,想必在诸葛亮去世后,他也能够得到刘禅的优待与重用,可此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直接导致了刘琰的死亡。

在刘禅即位后,刘琰的妻子胡氏曾经进宫向太后请安,因胡氏与太后较为投缘,所以,她便被太后留在宫中,直至一个月后方才出宫回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说,能够得到太后的看重,本应让刘琰感到荣耀,可在胡氏回到家中后,刘琰却疑心胡氏与刘禅有染。此后,胡氏被刘琰手下的士兵们轮流掌掴,最终,伤痕累累的胡氏甚至被逐出家门。

紧接着,刘琰便在城中散播胡氏与刘禅有染之事,但因刘禅从未做出这种举动,所以,刘琰的行为自然而然惹怒了刘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刘琰因诬陷君上,遭到问斩,自此之后,为确保此类情况不会再度发生,刘禅也下旨禁止大臣妻妾入宫。

第三位遭到斩杀的臣子为李邈。

在对李邈的故事进行了解过后也会发现,之所以刘禅会决定将其杀害,也是为了保证自身政权的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期间,李邈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并经常跟在诸葛亮身边带军出征,虽在后来的日子里,诸葛亮对李邈不再如从前那般重视,可基于此前的知遇之恩,李邈也应时时对诸葛亮怀揣感恩之心。

在诸葛亮去世后,李邈却上书谴责诸葛亮,并认为诸葛亮生前的种种举动无宜于蜀汉发展,并对诸葛亮大肆诋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刘禅见到李邈上奏的内容后,顿时怒不可遏,随即将李邈直接斩杀。对于这样一位不尊师重道之人来说,与其将其留在朝中,不如将他直接杀害,以此稳定其他贤臣之心。

随着这三位重臣的离世,一年以后,刘禅成功稳定自身皇位,同时推动蜀汉继续向前发展。作为一位守成之主,刘禅的高明之处,也终于被世人知晓。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世人对于刘禅的诸多误解得到消除,可见,能够成为一国之君的人,普遍不会如世人想象般昏庸无能。

作为一位大智若愚的君王,刘禅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后世千百年研究历程中,关羽刘禅的许多故事,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凭借着对刘禅的解读,世人得以认识到收敛锋芒的重要性,特定情况下,若能卧薪尝胆,养精蓄锐,或许也能做到厚积薄发,为自己争取更为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