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张书绅在点评《西游记》时,曾经说过:《西游》,凡如许的妙论,始终不外一心字,是一部《西游》,即是一部《心经》。可以说,他充分认识到了《心经》在西游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西游记就是在说《心经》之事。

《心经》在西游中确实不一般,自收服猪八戒,乌巢禅师传经之后,便一直有出现,只不过效果没有乌巢禅师说的那么厉害,唐僧念过好几次,但是依然还是会被妖怪捉,内心也会害怕。

唐僧其实没有学会,更没有真正领悟,相反,倒是孙悟空彻底学到了。

比如西游记第32回中,唐僧和悟空师徒二人对话。

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类似的对话,在西游第43回、第85回和第93回中都有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第93回中,唐僧也直接承认了悟空确实解得《心经》。

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您看,八戒沙僧还不信,唐僧亲自发话,说悟空乃是真解。

乌巢禅师明明是把《心经》传授给唐僧的,怎么他自己不会,反而被悟空领悟了呢?

首先,在早期的西游故事中,比如唐人的《独异志》中,唐僧确实领悟了心经,但那是基于唐僧为主角的情况下。不然,他一介凡僧,又没有徒弟,如何去的了西天?必须要靠《心经》的力量。

而在《取经诗话》中,唐僧是取经回来后,才由定光佛传授《心经》,相当于他的习得技能,这也是基于唐僧为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经过元杂剧的发展,因为要舞台表现效果,所以降妖除魔的情节加强,唐僧内心的活动减弱。于是乎,唐僧主角地位逐渐弱化,男配悟空慢慢登上男主地位,故而不仅《心经》作用没了,连唐僧都要靠悟空来点化了。

说白了,西游记主角人物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唐僧,所以他能领会《心经》;而现在是孙悟空,所以悟空领会了《心经》。作者这么写,就是要突出孙悟空厉害。

其实连《心经》的作用都大大弱化了,之前版本中,唐僧就算遇到妖魔都不用怕,念诵《心经》就可以“遇魔杀魔”。但是,现在不能这么写了,否则,唐僧只要念着《心经》,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鬼怪躲避,妖魅逃离,一路通行无阻,那还哪有《西游记》?

最后,其实可以把孙悟空看作唐僧的心,这面心代表唐僧。悟空在西游中,又被称为“心猿”“金公”,也足以表明,他是心。既然孙悟空是唐僧的一面心,那领悟《心经》不是很正常的吗?

基于这些原因,所以到小说《西游记》时,作者就让孙悟空领悟《心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