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天津出奇人,要说的这一位,本是一个扫地打杂的,出身低微,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按他的职业规划,能做到大户人家的管家,也就是他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可是他善于钻营,遗传了天津人的能说会道,八面玲珑,最后成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得力助手,人生事业可谓平步青云,坐上了天津警察厅厅长的位置,神不神奇,意不意外,他有什么样的本领,他有什么样的能耐,他的成功之路对在人生迷途、裹不不前的人们有什么启示,听我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以德(1873-1944年),字敬林,天津人,祖籍山东,落魄盐商的后裔。他的本名叫杨以俭,杨以德是他胞兄的名字,为什么弟兄易名?这里有一段故事。杨年幼时家道中落,生计困难,曾就食于盐商杨绍溪家,担任守夜打更等杂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经人介绍在老龙头车站(即今东站)当检票员。他利用在车站与官场人物交往的机会,结识了天津北段警察督办曹嘉祥,殷勤逢迎,为曹所看中,遂介绍他到侦探处任侦探员。杨为人机警狡猾,从事侦探员之后,大显身手,有所表现。时值庚子事变之后,贼盗缘起,地方不稳,有一著名大盗张立三,作案多起从未破获,官厅捕快俱感棘手,竞为杨所擒获,于是名声大躁。张被擒后,申明改邪归正,愿在杨手下当差,为朝廷出力。事为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所知,转报袁世凯,袁闻之大喜,特传见杨以俭。袁拟提携杨,问∶"有什么功名?"杨回答∶"没有。"袁说∶"你没有功名底子,我怎么保你作官?"杨这时灵机一动,我家兄捐过一个同知衔,他叫杨以德。袁说∶"那么你就借用过来,改名杨以德就是了。后经袁世凯保奏,杨以德即 以知府 任用。开始了他人生事业的上升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杨以德被任命为京榆铁路 总稽查。不久,在天津城内大费家胡同成立探访局,被袁世凯派为探访局总办,开始追随袁世凯。光绪三十四 年(1908年),任京津电报电话线路督察;同年九月,由袁世凯上奏,被赐予三品二等顶戴。宣统元年(1909年),在天津建立北洋警务公所,杨被任命为警务道台。袁世凯任北洋总督时,设立北洋警察学堂,仿照西方各国警察制度,创办北洋警务。杨研究西方警察制度,悉心钻研,推广新政,颇见成效,被誉为模范警察,南方各地纷纷派人天津来观摩。杨以德接待南方考察团,把自己的经验成果向全国推广,成为洋务改革风云人物,天津也成为现代警察制度的奠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亥革命,北方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革命党人王钟声曾留学目本,为同盟会成员,常以演话剧之形式,宣传革命,被袁世凯记恨,密令杨以德将王逮捕,后被绑赴郊外韩柳墅疙疸洼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当选为大总统,但不肯南下就职,孙中山派出蔡元培为首的欢迎团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愿南下,为制造借口,于是就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制造兵变,以便压制参议院,允其在北京就职。兵变先由曹锟第三镇军队在北京发动,天津随后于三月二日(阴历正月十四日)发动,史称壬子兵变。兵变之前,杨即接到袁世凯之密令,进行了部署。在发动兵变的当日傍晚,杨以德将全城岗警撤走,任兵匪烧抢,一夜之间,十室九空。次日黎明,杨以德率领武装警察出动,在大街上任意抓人,一批批押解回衙,草草审讯,即分别绑赴街头斩首示众,在南门脸杀十七人,在东门脸杀十六人,在北门脸杀十八人,刑后将犯人首级悬挂街头电线杆上,威慑群众。

天津警务公所改称为巡警道,继又改为直隶省警务处,杨以德任处长并兼天津警察厅厅长,以及北洋行营营务处处长。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政府收回奥、德租界时,杨又被任命为天津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在这期间,北京政府曾多次向杨颁发勋章,袁世凯并曾以大总统命令发表杨以德为将军府将军,后又需升为倘威上将军。可谓青云直上,显赫一时。杨以德受到袁世凯之如此"恩宠",感激涕零,处处表忠心,平时即以"思上"呼之。杨对袁唯命是从,忠心耿耿,成为袁的得力爪牙。

在北洋军阀风云突变时期,杨以德之所以官运享通,他有什么登龙之术?他对官场颇能应付自如,看风转舵,能屈能伸,屡次化解风波,均能化险为夷,他是怎么做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壬子兵变后,杨以德在天津水陆码头及街巷截抄了大批赃物,署内赃物堆积如山,杨以德借机吞没了很多贵重物品。后走漏风声,津埠士绅大为不满,遂由严范荪等人具名邀集著名绅商各界人士,借天津城厢议事会开会,对杨进行质问。到了那天,杨率武装马弁到场,在会上发誓赌咒∶"我杨某人如果拿一块布条,回家我就叫电车轧死。"当时杨的党羽在台下高喊起哄说这是污蔑,杨厅长不是那样的人,杨以德在会上宣誓,组建"京津保善后协会",彻底清查赃物,定时公布案情,接受监督,换自己清白,地方绅商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时间长了,最后不了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北仓人孙洪伊,在袁世凯预备称帝时,写了一本题为《泣告北军书》的小册子,列举袁之罪状,并宣扬爱国爱民、拥护共和、勿为一家一姓效愚忠等道理。事被袁世凯所侦悉,当即命令杨以德逮捕孙洪伊就地秘密处决。此消息为孙 预闻,孙潜逃赴上海。杨为此大为恼火。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袁世凯称帝暴卒,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琪瑞组阁,孙洪伊被任命为内务总长,而全国警务正属内务管辖。杨闻之大惊,在这生死关头,于是赶紧托其儿女亲家苏朵生(与孙至交)赴沪见孙,为杨 疏通 赔礼。后孙北上就职过津时,杨组织绅商到车站热烈欢迎,并在六国饭店设宴为孙洗尘。杨见孙时,张口孙大爷、闭口孙大爷,说"孙大爷给我们天津人露脸了"等等,极尽卑躬、阿谀谄媚,最后化险为夷,从这一点上看,杨以德能成功,并不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六年(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张、杨同为袁世凯的党羽,彼此素有往来,张勋进京过津时,曾密嘱杨协助行动。在复辟消息传出后,杨便迫使天津全市商民悬挂龙旗三日,表示拥护,同时派武装警察把守电报局,封锁消息。不料复辟之举全国声讨,段祺瑞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在马厂誓师,冯玉祥、曹琨、李长泰等兵临北京,与张勋的解子兵发生巷战,复辟宣告失败。杨作为张勋的帮凶,自知失策,慌慌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天津天宝班小李妈与北洋军阀各势力关系密切,杨以德恳求天宝班窑主小李妈代向段日升(段祺瑞同宗长辈)求情,请其向段祺瑞疏通,再加上曾经都是袁世凯的部下,杨以德又平安无事,安全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参战,按国际惯例交战国之侨民回本国。当时在天津有德侨汉纳根属于撤退之列。此人系德国贵族,长期侨居天津,经营井陉煤矿,成为巨富,与杨以德最相善,且有联营财产关系。在中国参战后,内务部曾有指示,敌侨一律撤退,杨以德却设法包庇汉纳根继 续留 住天津。大战结束后,内务部以杨以德包庇敌侨之罪名,决定予以撤职,明令未发,天津英文《泰晤士报》抢先披露消息,并对杨大加攻伐,杨闻知大惊。他探明此事主要是英国驻津领事反对所致,于是千方百计托人向英国领事疏通说情,并求见《泰晤士报》洋经理,卑躬求情。经过一番奔走,警察厅长之宝座得以维持。几次重大危急关头,杨以德都能全身而退,可见本领了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以德系侦探起家,对侦探员极为倚重,通过探员敲诈勒索,也有一番骚操作。他领导下的侦探处的侦探员编制名额不过三十多名,这都是有工资的,叫作"红名",现在叫在编人员,另外四百多人叫作"黑名",只挂名当差办案,没有薪津待遇。所谓红名、黑名,考勤的时候只有内部人知道,外人分辨不出来,都认为是正确的。黑名工资的来源主要靠他们上街敲诈勒索,也叫罚款来解决。就是这样想挂名当个黑名侦探也颇不容易,需要托门子、拉关系、请客送礼,还得带着案子加入,加入以后要听从红名侦探的调遣,这就明白黑名侦探比红名侦探工作更努力,罚款更卖力了吧,都是为自己干,没有业绩就没有工资,他们是无底薪,只拿提成的工作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侦探办案,把盗窃犯分为"黑钱"、"白钱"两种,"黑钱"指的是夜间行窃作案的,"白钱"指的是白天在公 共场所、电车、汽车、火车站上行窃的扒手,在天津俗称"小绺"。盗窃犯作了案以后,先向侦探报告作案地点及赃物情况,并保留赃物三天;三天内无人追查,即将赃物出手,如失主在三天内报案,特别是通过势力关系追查时,则将原物归还,算作"破案",记入破案记录,如果三日没有报案,侦探和盗窃犯安比例分成。收买盗窃犯赃物的铺子也都与侦探有勾结,可以公开收买,等于半官半私。如因买卖赃物而发生意外纠纷,侦探就出面为铺主开脱,平息纠纷。铺主则要经常"孝敬"侦探,侦探还有吃聚赌、吃暗娼、放窑账 等等,五花八门,生财有道。靠这种方式治理,街面倒也平静。

杨以德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知道媒体的作用,他要掌握宣传喉舌,经过物色,找到一个名叫肖润波的新闻记者,在"五四"运动中是各界联合会的成员之一。杨以德勾要肖出面办一份报纸《大中华商报》,没有报报费用,自掏腰包是不可能的,就合谋拉点赞助,杨以德物色一个人,何庆成,绰号"土蜘蛛",专以倒卖土地而致富。何平日经常到郊外茔地寻觅,发现有多年无人上坟的坟地,便平掉坟头,据为己有,与天津县税契科相互勾结,税契过户,然后再以新契纸厘定的面积售出,凭空发财,获利甚厚。杨以德把何庆成找来和盘托出,并表示有意向办报,经费不足,应该怎么办自己掂量。何庆成心领神会,甘愿掏出四万元支持办报了事,《大中华商报》成功出版,报纸经常为杨以德歌功颂德,成了他的宣传喉舌。杨以德没文化,可有一颗上进的心,杨以德请老师教他读书习字,后来依附风雅,题词写字,广赠亲友。当时天津社会"兴学"之风甚盛,杨以德命令各区警察署举办半日学校,校址大多占用旧庙字,师资由各区警队巡长以上的警官担任,经费则统由警察厅从某项捐税中拨付,入学儿童不仅 不收学费,而且还发给一套由警察穿旧了的制服做成的学生制服。这种学校办了五十多所,杨以德这一善举可谓能抚慰他夜间不安的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国六年(1917年)夏,天津洪水成灾,几乎流没了整个天津城,杨以德发动各界赈灾,筹措了二万五千元的善款;民国九年(1920年)大旱时,他又募集了七千元救灾,民国十年(1921年),为直隶、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赈灾工作,又募集了十万元。杨以德还主持了海河裁直工程,在民国六年水灾后,为了便于汛期排泄洪水,疏导海河,经顺直水利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三岔口一段取直,并加宽海河,疏 浚 淤 泥。

"五四"运动兴起后,天津学生成立了学生联合会,积极领导广大青年开展斗争。天津商会受到学生联合会和一些爱国人士的敦促,曾举行两次罢市。直接触动了杨以德,在商会号召罢市的布告正要发出之际,杨以德威胁说:如果要罢市,就宣布撤岗,不负责治安。天津学生联合会在南开广场集会、讲演,然后举行游行。在游行队伍出发时,杨以德派武装保安队阻挡,并用马队将游行队伍冲散,当时有许多人被冲倒受伤。杨以德以这种粗暴强悍的手段来镇压学生运动,激起学生及商民各界的义愤,纷纷聚集到警察厅门前,向杨以德提出质问和抗议。杨恼差成怒,派出警察用皮鞭、马棒、枪托殴打学生及群众,又用救火水龙头驱散人群。人们毫无畏惧,依然坚持斗争。当时还有学生表演街头剧,化装成杨以德,五花大绑,背后插上牌子,上书"枪毙杨梆子!,情绪慷慨激昂。杨恼羞成怒,抓了大批学生投入监狱,杨懂政治,不想激化矛盾,然后设宴约见学生代表会谈,杨说学生不应干涉政治,唯有念书,你们在这里需要什么书,开条子交我给,满足你们的要求。后来学生送交天津地方检察厅,同年七月全部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以德在天津把持警务十五年,正值军阀混战时期,京津又是各派系必争之地。杨经年累月地施展其左右逢源的伎俩,周旋于军阀首脑之间,民国十一年(1922年)杨为了讨好于曹琨、吴佩孚,率武装保安队解除了张作霖卫队的武装。同年,徐世昌被迫下台,他秉承曹、吴之命恭送黎元洪进京复任总统,曾召集绅商热烈欢送。民国十二年(1923年)曹琨贿选总统告成,黎元洪被迫出京,他又随直隶省长王承斌跑到杨村车站,拦住黎元洪,逼黎交出大总统印信。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后,曹、吴一败涂地,张作霖进关,段祺瑞执政,杨又捧张拍段,杨以德接二连三遭遇自己的上司要他收拾人,结果要收拾的这个人后来比自己还厉害,虽然杨以德均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凡事事不过三,这一次就应验了,张作霖是个记仇的人,上次在天津杨以德缴了自己卫队的械,入主北京后就要段祺瑞免去杨以德所有职务,从此杨以德在也没有起来,住在自己的杨家花园,不问政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以德发迹后,就在今南开二纬路二马路购地二十余亩,建住宅一百余间,名为"杨家花园",并在赤龙河上修木桥一座,名为"杨家大桥"。与此同时,又盖出租房屋五百余间,其后,又在天海路荣德里盖楼平房二百余间,在丙门北盖交通客栈等五十余间,单街子楼房三十余间,东马路马棚胡同对过楼房四间,南大道荣德里平房五百余间,总计出租 房 产千 余间,每月房租收入不下银元两千余元。民国九年(1920年)将二纬路住宅推倒重建为西式三层楼房,花园原地盖成戏楼,共计房屋百余间。杨除以出租房产牟利外,还进行其他投资,如与鲍贵卿、孟思远、段日升、王占元、李桂山、齐跃珊、胡著愚、王铵订、宁星普等人成立经营房地产的新四公 司。杨以德解职以后,坐享清福,每日与老友往 来,以玩纸牌、打麻将为乐。常年由评书艺人张兰溪在他家为他说"三国演义",有时也把刘宝念找来,唱几段大鼓,颇为悠闲自在。杨以德之子,在家大权独揽。由于经济上的矛盾,父子不睦,杨以德中风不语,成为痴人。"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天津。日本人曾想到杨以德,有意拉他来当傀儡市长,见他已神智不清,成为无用之物,遂放弃。一九四四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