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两样比较恶心人的东西,一个是“胖猫”事件,一个是庆余年2。当然,如果再往前数,还有很多。

这两件事看似没有关系,但本质上是对同一个时代集体精神食粮和心理状态的客观反映。

在现实的社会里看“胖猫”事件,在虚拟的世界里看《庆余年2》,这构成了当代人的基本精神世界。

就“胖猫”事件而言,这次通报算得上反转,谭某“捞女”的邪恶人设被拨正,也讲清楚了很多人为炒作和故意造谣的内容,可就是这些虚头巴脑乌七八糟的虚假信息,却构成了该事件此前的“主流舆论”,对谭某个人的攻击羞辱构成了此前的“主流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一本正经地说,“网友朴素的情感”可以理解。

或许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谅。

甚至,还有必要追问,这当中的感情真的朴素吗?炒作“捞女+诈骗”的固然可恶,但是轻松被带节奏的人,是不是也有错,也该有些许愧疚和歉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或许一直以来都误会了这可笑而又可悲的朴素情感。

这所谓的朴素里,包含但不限于无知、愚蠢、偏激、刻薄、暴戾、嫉妒……

还有最近热播的《庆余年2》,我看了之后的感受,居然和看“胖猫”事件的感受是一样的。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是一样的感觉。

老掉牙的段子,刻意的煽情,夸张的演绎,堆砌的情节,没必要的做作、毫无质感的古今混搭,以及分不清是广告还是剧情的广告,是剧情还是广告的剧情……

这已经不是忠不忠于原著的问题,而是忠不忠于电视剧制作规律和观众智商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短剧,我觉得有些侮辱短剧了。短剧的节奏可比它轻快,逻辑可比它清晰多了。

这就好比刚从养鸡人那里吃过了一顿原始做法的鸡,感觉味道还不错,结果饭店里的大厨端上来了一盘五彩斑斓的鸡屎,还告诉你说,就是你吃过的那只鸡拉的。

这就是当下大多数人们被喂养的精神世界。

更可悲的是,这市场大抵还是需求催生的。

当然,还有一只无形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