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受庐山会议影响,彭老总被迫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暂时退出政坛,党中央随即开始遴选新的国防部领导人,以稳定国防大局。在此期间,中组部向毛主席推荐了4位同志,主席在经过认真思考、权衡后,将目光放在了林帅身上,林帅在军内享有崇高威望,且行政能力较为出色,是最适合执掌国防大权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人事安排需要经过多方商讨,毛主席并没有搞“一言堂”,在将林帅作为国防部长的备选人之后,毛主席也特地听从了其他人对林帅的意见。大多数同志对于林帅都极为推崇,在毛主席面前对他大夸特夸,唯独罗帅对林帅持有保留意见,罗帅表示林帅身体有漾,不一定能适应一线的繁忙工作,另外他的性格有些孤直,不善于团结同志们,倒有些搞“小圈子”的倾向。

罗帅和林帅两人在一起共事了数十年,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他们两人便搭班子指挥红军作战,林帅主管军事,而罗帅主管政工,而在抗战、解放战争时,他们两人仍在同一部队并肩作战,携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在外人看来,林、罗关系亲密,犹如手足兄弟,但实际上,林帅和罗帅的关系十分微妙,在解放战争中期,他们两人因为战术、战略上的分歧吵得不可开交,林帅甚至要求党中央将罗帅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党中央曾短暂将罗帅调到地方军区工作,并将徐帅派往东北协助林帅对抗国民党军。但不久之后,林帅又与徐帅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党中央只好又将徐帅调离东北,同时将罗帅重新安排到东野担任要职,兜兜转转一大圈,林、罗两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而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罗帅也慢慢洞悉了林帅的性格,林帅比较内向,很少主动和别人交谈,总是一副心事深沉的样子,除此之外,林帅太过于霸道,凡事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听从旁人的意见。而国防部长平日里要和多个部门打交道,必须兼顾各方的意见和利益,林帅这样的性格根本不适合担此大任,因此罗帅希望毛主席另择一个能顾全大局的人来主管国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眼下各部门都缺人手,毛主席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综合比较下来,还是林帅最适合当国防部长。在下定决心之后,毛主席便将相关意见转达中组部,中组部当即批准了对林帅的任命,大概半个月后,林帅办理完了所有交接手续,随即走马上任,主政国防部。

任期内,林帅一方面加紧对战略武器的研发工作,以增强人民武装的战略威慑力量;另一方面则强化部队的思想教育,凝聚官兵人心、提升部队士气,保持解放军的优良作风。而在1961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林帅又接连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号召全体官兵学习《毛选》,深刻理解毛主席思想、理论,争做新时代的好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帅此举本意是好的,但在一些具体措施上却稍稍有些“走偏”,比如林帅在文章中曾提到要“带着问题去读《毛选》”,这显然有些“画靶子射箭”的意味,在因果上完全倒置,甚至已经有了“教条主义”的倾向,罗帅对此很不理解,于是便在随后召开的军委工作会议上当众对林帅表达了反对意见。

与会的众人没想到罗帅会如此“直接”,一时有些错愕,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于是便齐刷刷望向林帅。按理来说,在工作中有分歧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党内的民主的重要体现,但林帅却将罗帅的反对意见视为“顶撞”,脸色登时变得很难看,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林帅表示既然“带着问题去读《毛选》”这句话是错的,那就直接删掉,说完便立即起身离开,闹得现场很不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在台下的刘亚楼将军眼看着林帅和罗帅闹得很不愉快,不由得心生疑惑,明明是谈论问题,怎么会闹成这个样子。此事看似是一场小小的意见冲突,实际上已经涉及到路线问题,罗帅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非常深刻,他觉得无论是学习《毛选》还是其他理论专著,都应该与实践紧紧结合;可林帅有关思政教育的主张已经严重脱离实际,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信号,果不其然,在1966年,林便走入歧途,成为动荡背后的“推手”,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他本人也在1971年因意外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