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4年高考不到一个月,截至目前,湖南、江西、海南等省份已公布高考报名人数,均高于去年,呈现上涨趋势。同时,2024年,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增7个省份实施新高考。今年又是艺术体育类招考改革落地年,招生考试改革的持续推进。

面对人生的一次大考,加之新高考新形势,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缓解压力,以最佳状态面对、迎接高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个体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其具有客观性、渐进性、情绪性、动力性等基本特性。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个体,无论愿意与否,也无论身份如何,都会面临、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并不会以自身的意志而转移。而青春期的高中生,处在生理、心理飞速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亦是个体心理发展较为敏感、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特殊阶段。面对如此压力,家长应积极肩负缓压赋能使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当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高考临近,学习任务更重、时间更紧,学生休息、运动时间更少。此时,保证获得充足营养和能量,支持复杂认知活动尤为关键。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营养均衡,忽略了饮食爱好。同时,家长应积极营造舒适、温馨的休息环境,在有限的睡眠时间内,保障其提高睡眠质量。提供便利活动空间,创造活动条件,助力考生便捷地锻炼身体。通过调节饮食、提高睡眠质量、安排适当运动,保持其快乐心境,助力其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而有效沟通是指成功把某一信息传递给沟通对象,沟通对象能够作出预期回应的整个过程,是缓解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面对高考时,因彼此间常伴有怀疑、指责、否定等言语表达,家长和子女有时很难形成有效沟通。这时,家长更应注意沟通方式,如采取赋能式沟通等方式提升沟通效果。沟通时,在度的把握方面,要坚持信任与期待并重理念,在信任中给予更多关爱,注意关注而不包办。在沟通技巧方面,要积极肯定努力,表扬其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即便是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结果,要鼓励其看到成功的希望。如“虽此次成绩不理想,但父母已看到你很努力,也许还有哪些遗漏的,再试试看”。

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持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从生涯教育理论来看,高中生虽处于生涯探索时期,但受限于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开展生涯探索,难于独立完成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志愿填报,是高考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亚于考试本身。家长作为监护人,在保障好考生学习、生活等基础上,要积极进行内外部探索。一方面聚焦学生自身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学科潜能等要素,挖掘潜力,积极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另一方面,主动依托各类官方信息资源,获取学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专业设置、师资水平、培养特色、成长环境、发展前景等信息,充分了解新高考新政策,为科学合理制定志愿填报方案做好准备,减少填报志愿、选择学校焦虑。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招生处副处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