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许多市民朋友收到上述这样一条短信。有人疑惑,“充话费”如何与“洗钱”搭上关系?如今,无意识“参与洗钱”的情况愈演愈烈,已有大量市民仅仅为了节省5元话费而被迫“封号”,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对此,上海网警将为您揭秘其中套路,谨防成为诈骗分子“帮凶”。

这天,来自上海的李女士正在某二手购物平台出售商品,正好刷到了优惠话费充值活动,活动上写着“180元可以充值200元面值的话费,三天内到账,六天不到账可退款”,李女士曾经在其他平台充值过低价话费,因此并未多想,也没有观察卖家资质,直接购买并提交了手机账号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天后,该商家联系李女士,称话费充值到账,请李女士点击“确认收货”。李女士看了下自己的账户,确实已经到账,但点击收货时却弹出了安全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得到了提示,但李女士仍然没有意识到对方可能存在问题。此时,该二手平台商家因被其他人多次举报,被平台进行了封禁处置,平台对李女士发送了诈骗安全提醒弹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女士因钱款到账,并未再次登录平台,也没有注意到平台多次弹窗提醒。直至两天后系统自动收货,再过了一个星期,接到了运营商短信通知,因手机账号涉及诈骗案件,被做出了“封号”处置,暂停通信功能。李女士十分疑惑,“我从未做出违法诈骗行为,怎么就涉诈了呢?”事实上,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已经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充话费”=“洗钱”?揭秘洗钱流程

步骤一:广告吸引受害人

诈骗分子会通过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发布低价“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各类优惠充值服务。

由于近期运营商优惠话费力度较小,80%的折扣力度,甚至仅仅节省5元的极低折扣,既不会引起受害人警惕,也能够吸引想要“省小钱”的潜在客户购买低价充值服务。

步骤二:通过诈骗充值脏钱

在受害人A购买充值商品后,诈骗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这一段缓冲时间就是被运用于境外诈骗犯罪。境外诈骗分子收到干净资金后,通过赌博、杀猪盘、刷单等多种诈骗手段,对其他对象实施诈骗,使诈骗受害人B通过扫码支付、话费直充等方式,向受害人A的手机账户进行充值。简单说就是诈骗分子通过话费慢充值的过程,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步骤三:手机账号因涉案被封禁

诈骗受害人B发现自己被骗,故而选择报案处置,并提交了转账的手机号码。在如今高强度反诈防控体系下,警方立案追踪后,对受害人A的涉案手机号进行封禁处置。

防范“洗钱陷阱”小提示

1、选择正规渠道充值缴费

请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话费、水费、油费的充值,虽然优惠较小但安全有保障,切莫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2、保护个人隐私和两卡信息

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卡是当下诈骗犯罪的关建要素,切不可随意出售、出借、出租个人“两卡”和身份信息,警惕填写个人信息的“钓鱼网站”。

3、警惕低价陷阱,提高法律意识

当下各类型诈骗多是深谙人们“贪小便宜”和“发大财”的想法,无论是低价充值话费,还是刷单等经典诈骗模式,只要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落入诈骗陷阱。此外,如今有许多人通过“跑分”等方式参与洗钱犯罪,为了一点返利报酬,最终因“帮信罪”获刑,互联网时代中,新型犯罪如影随形,提高法律意识,才能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微信编辑:灯灯

本文来源:警民直通车上海‍‍‍‍‍‍

还原事实,洞悉真相。

欢迎关注,留言举报!

除了辟谣,这里还关注网络热点,及时回应网友关切,追踪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