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加速器,是教师走向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的快车道。本期教师风采聚焦于宜宾市叙州区东辰实验小学的冯杨老师所推送的这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诠释—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好文。

教师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杨,小学一级语文教师,宜宾东辰小学年级德育主任,名班导工作室负责人,优秀班导,“青蓝工程”导师,宜宾市区级优秀青年教师,宜宾市区级安全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获全国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宜宾市读书心得交流一等奖;区级习作教学说课竞赛一等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区级一等奖;所教班级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所教班级在全区同年级教学成绩评比中获第一名;指导学生参加区级书法比赛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宜宾市创文视频录制获第一名;指导学生参加宜宾市演讲比赛均获一、二等奖;多次获市、区级其他奖项。

教育理念:教育无他,唯有爱与榜样。

带班理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用一颗对教育事业执着的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子,始终坚持“勤、严、细、实”的管理理念,唤使每一位学子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诠释

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

摘要: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更加弥足珍贵,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等理念,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些理念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

引言: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陶行知民主、生活、创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陶行知提倡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将指引学生从课本中走进生活、感受自然,让语文教学不再仅限于传授文字知识,而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深入思考。

一、教学链接真实性生活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从生活中来”。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活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其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知识,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语文的养分。这不仅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与生活性。生活教育强调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其实践能力与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时,教师将以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出现,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故事《蜘蛛开店》的主题和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随后,让学生阅读《蜘蛛开店》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故事中蜘蛛对于开店的态度。结合故事内容,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否应该像蜘蛛一样三心二意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其探讨生活中的类似情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历,促使其将故事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其分享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三心二意”的理解。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个人行为与价值观。

二、教学融入创造性活动

陶行知曾言:“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精辟论述,既发展动手的操作能力,又发展思维的创造能力。因此,在高质量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造教育,通过多元化活动,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思,思在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其不同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授《找春天》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讲述课文中春天来到后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或者讨论故事中的情节。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展示所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参考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笔将春天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其艺术表达能力。

三、教学体现民主性参与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让其参与课堂决策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行知主张:“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关系,学生可以质疑,可以辩论,可以批评。”这种民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这一课程时,教师应以民主教育为指导,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体验民主的价值与重要性。教师可以以课文《画杨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人物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安排学生开展艺术创作活动,让其以课文中的场景或主题为灵感,自由发挥创意,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体验到自主创作的乐趣,培养了解和尊重他人作品的能力。

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元文化主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整合陶行知教育理念,包括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等,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与深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念. 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J]. 华夏教师, 2023, (31): 77-78.

[2]王震宇.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华夏教师, 2023, (29): 33-35.

[3]冯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品位·经典,2023,(05):167-169.

[4]赵丽.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