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王千源饰演的李长峰只差一步之遥就能手刃杀死女儿的凶手,王景春饰演的警察表现出了明显的迟疑,使得李长峰最终开出了那一枪……电影《彷徨之刃》的结尾,让此前观众压抑与愤怒的情绪,终于在此刻得到一丝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改编自东野圭吾同名小说,讲述女儿被几名未成年人虐杀后,单身父亲李长峰绝望地踏上复仇之路的故事。小说虽发表于20年前,但其中关于法与理冲突的探讨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却并未过时。这次中国版电影在本土化改编上做得还不错,已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故事,但书名中的“彷徨”二字,却并没有表现出来,实在有点可惜。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国产电影已有《少年的你》珠玉在前,父母替被害子女复仇,这几年更有《拯救嫌疑人》《涉过愤怒的海》等作。作恶犯罪的少年、被仇恨包裹的血亲已成为比较套路化的典型人物形象,再拍就必须另出机杼,有新的看点和突破,但电影《彷徨之刃》则比较平庸,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最基础的故事框架拍完,对人性的挖掘和法律的探讨几乎没有。

片中的三名凶手说是未成年人,但从演员观感看,完全就是非常成熟的大人,难以让人信服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他们作案的动机、手法,和成年人的刑事犯罪,看起来没什么不同。其中一位凶手的父母也很奇葩,出了人命,还嚷嚷这是小孩子开玩笑,有种不知轻重的无知。不管是犯罪的孩子和愚昧的父母,影片在人物塑造上都显得非常脸谱化。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电影做出的剖析也太过浅显,一笔带过地归因于疏于管教、留守儿童、纨绔子弟等,缺乏更深入的观察和刻画。

王千源这次的表演的确很努力,他减重、断水,极致化呈现一个集破碎与绝望于一体的悲伤父亲。李长峰虽然从头到尾都在憋着劲想要惩治凶手,但他的情绪始终是无力的,因为即便报了仇,女儿也无法复活。电影在拍父亲复仇这条线时借鉴了韩国电影的拍法,生猛暴戾、充满痛感。但电影整体的剧作太单薄、信息浓度太低了。前半段拍来拍去就是李长峰的惨,节奏过于拖沓。好不容易踏上复仇之路,又进行得太顺利:李长峰怎么找到凶手的、如何躲过警方追查,缺乏关键信息的交代;李长峰为何每次行动都能比警察快一步,合理性欠缺。“为女报仇”只是一个拍过太多次的基本框架,想要故事好看,必须填充大量生动丰富的情节和细节,很明显《彷徨之刃》在这一点上准备不足,导致剧情一眼就能望到头,甚至要用反复闪回来填充时长。

王景春饰演的警察,对李长峰表现出明显的理解和同情,甚至在工作中还多次对他“网开一面”,最能体现“彷徨”,也算是一个非典型的警察形象。然而这个角色太过工具化,片尾的说教台词过于直白,也无可供回味之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袁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