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硬“核”的南华大学,与985高校一争高下!

衡阳作为湖南的第二大城市,蕴藏着无数故事,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印记。凄清美感的古诗文,抒发着与它有关的诗意;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让它有了第二个名字——雁城;苍翠的“南岳”,是它的旅行名片,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请香。可能很多不知道的它还有独一份的特色,便是它与核工业更是有着一份不解之缘。

自1958 年以来,衡阳就是祖国南方的一个核工业重镇,核工业最早“五厂三矿”中的二七二厂、七一二矿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送出了第一桶宝贵的“粮食”,而坐落于此的南华大学也为核工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了衡阳的一张“闪亮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为顺应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适应发展核武器、建设核工业的需要,衡阳冶矿工程学院在湖南衡阳落地,这也是南华大学的前身。自创立之日起,该校就高举为核事业服务的旗帜,开设了冶金、采矿、选矿、核电子、化学分析等核类专业,培养铀矿冶炼及其他方面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是我国唯一培养铀矿开采本科学历以上高级人才的专业本科学院,因此被誉为铀矿冶第一学院

时间来到1990年左右,核工业经历了军转民和各项改革深化的过程,与其紧密联系的一些高校也收到了冲击。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等原因,部分高校的核专业停止了本科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为在中国核工业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高校,南华大学坚守阵地,办学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因为该校顺应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核加强专业建设,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急需专业,拓展培养口径,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满足核工业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其他部门的需要。

也正因如此,南华大学的核工业实力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并在2000年率先成立了核科学技术学院。而后,中国一流且具有国际影响的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使得该校的核特色进一步彰显和强化,也为其科学研究带来了不少助力,科研成果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2021年,该校牵头研发的我国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正式启用,入选“2021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同年,中国建成了全球第一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南华核电软件测试技术在该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南华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肖德涛教授团队成功签署科研成果转化合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笔交易签约金额千万级突破……可见南华的“核能”王牌越来越强!

在科研成果的带动下,该校的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实力倍增,成为了湖南省重点学科、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也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八,与一众985高校一争高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在学科实力的支撑下,该校的四个核类本科专业均取得了出色的建设成果。例如,核工业与核技术不仅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国家国防科工局重点建设专业,还是国家管理专业、国家国防科工局重点建设专业和国防紧缺特色专业,且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物理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和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培养基地,均具备一流的人才培养实力。

自成立至今,南华大学一直以核工业为核心,呈现出了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并不断与时俱进,打造和完善自己的这张王牌,使其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故而,小编有理由相信,在科研、学科、专业等多方势力的加持下,南华大学定然能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