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随着上海市的解放,昔日里名震一方的大佬为了活命也纷纷施展自己“八仙过海”的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青帮大头目黄金荣,很早之前就把帮会头目的名单交给上海地下党,杜月笙逃往香港。

不过有一位帮派大佬格外淡定,他就是用了几年时间成功跻身上海上层社会的顾竹轩,又被人尊称“江北大亨”,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解放军成功入驻上海市,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上海本地青帮分子进行清算。

陈毅市长看过清算名单后特意叮嘱助手:

“一定不能动顾竹轩,他是我们党的老朋友,在解放上海市的功劳簿里,有他一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竹轩不仅躲过解放军这次清算,他还在8月份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上海市的人民代表会议,是上海青帮中唯一获得善终的人。

那么这顾竹轩凭什么能够在解放后期全身而退?他又是如何勇闯上海滩的?

1

顾竹轩1885年出生于江苏省建湖县,家中人多地少,常常遭遇饥荒,顾竹轩力气大吃得也多,一家人为了生计来到上海讨生活。

顾竹轩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的外地人,最开始落脚在闸北天宝里最穷的“一百间”棚户区。

顾竹轩兄弟俩没有文化,只能在大街上做马路工筑路、拉黄包车糊口,这样的工作挣得少却不需要任何技巧,很适合顾竹轩这样力气大的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竹轩为人十分仗义,喜欢为苏北同乡打抱不平,一来二去顾竹轩在苏北圈赢得一个好名声。

后来他得了一个机会可以进上海巡捕房当“华探”,对于农村出身的顾竹轩来说,这样的“公家饭”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不过想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端稳这碗饭也不容易,更何况顾竹轩这个农家娃,若是学不会说话办事肯定会吃亏的,顾竹轩以此起点学着融入其中。

民国时期的巡捕房华探虽然地位低、薪水低,但是油水足,他们经常利用自己的职权向普通百姓收取一些油水,一来二去顾竹轩对政府里面尔虞我诈、敲诈勒索的风气面貌掌握得七七八八,甚至也参与进去捞取油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竹轩却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环境迷失自我,他因可怜苏北同乡,暗自将同乡放走却被上级知道了,顾竹轩因此失去了工作。

顾竹轩缺乏一技之长,只好再次去拉黄包车,他被德国人老板看中成为私人黄包车夫。

顾竹轩利用这个机会取得了德国老板的信任,逐渐成为老板的心腹,那时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顾竹轩意外从老板手中买下这个车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竹轩做过黄包车夫,自然知道黄包车最怕什么,他当上老板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巡捕、地头蛇打好关系,同时借助青帮这个大后台为自己造势,他车行的黄包车走到哪里都畅通无阻,越来越多的苏北籍人士投入顾竹轩门下。

江湖风云

上海这个地方各种势力复杂,以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外国人为一等人,以军阀和帮会为二等人,没有靠山的普通人无论经商还是打工只能沦为被宰割的对象。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除了外国人,青帮是上海第一大帮,即便是袁世凯、蒋介石的势力来到这里,都要卖青帮几分面子。

上海的三大亨更是倚仗青帮关系在这里发展,青帮势力可以说涵盖了上海各个阶层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竹轩很幸运,他在苏北帮名气很大,所以一个苏北同乡阿德哥带他去青帮拜师,谁知道他拜的师父真是了不得,是青帮“大”字辈大亨刘登阶

刘登阶南京人,是上海青帮仅存的几位老人之一,辈分高势力大,门徒广泛分布在闸北、虹口、曹家渡。

顾竹轩拜了刘登阶为“老头子”,他也跻身到青帮“通”字辈,被青帮众人抬举为“二十二炉香”。

顾竹轩虽然被人捧得高,但他很有自知之明,除了一家车行以外,顾竹轩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甚至他连书本也没有念过,而上海的上层社会基本上都接受过教育,还有不少海外回国留学生。

顾竹轩放下面子虚心宴请有学问的人教他知识,读书看报,还培养出自己“典雅持重”的文人气度,包括生活方面他做到洁身自爱不惹别人闲话,也从不做让人诟病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青帮背景,还有钱财、门徒开路,顾竹轩开始酝酿从政从商,他先后担任过闸北商会会董、江苏绥靖督办公署参议、陆军第二师参议等职务。

1923年,有人眼红顾竹轩手底下生财有道的天蟾舞台,他们买通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名义逼迫顾竹轩让步。

顾竹轩一向硬气,他专门聘请外国知名律师和工部局打官司,最后不仅赢了官司,还获得一笔巨额的损失费,此后他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顾竹轩对于有恩惠的师傅刘登阶也很恭敬,刘登阶收山后实力大不如从前,顾竹轩却为其养老送终披麻戴孝,也曾在天蟾舞台亲自为刘登阶治丧,此举让青帮各大头目纷纷叫好。

为了扩张势力他更是绞尽脑汁和上海三大亨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曾帮助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做过恶,后来听说蒋介石身边有一位同宗远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顾竹轩投其所好,在扬州寻了一座古香古色的园林祝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祝同也很给力,多次帮助顾竹轩站台,还为他争取到市议会议员的职位,有了国民党高层的背书,顾竹轩在青帮势力水涨船高。

民族大义

顾竹轩作为旧社会的大佬,在面对国家大义面前永远没有退缩。

无论是全力救助苏北的乡亲,还是誓死不做卖国贼的气节,最可贵的是他在抗日最艰难的时刻把幼子送到新四军当兵。

顾竹轩出身苏北,发迹也得益于苏北同乡的大力介绍,他成功后对于苏北人的帮助也格外明显,甚至多次为同乡打抱不平,因为他的撑腰苏北籍人士成为外地人最羡慕的存在。

顾竹轩以地域为纽带,发展了一批不畏死的手下,除了苏北人士,一些外地的黄包车夫也极力拥护他。

1929年,顾竹轩回乡葬母。

出发前他听说老家那里有严重的旱灾,很多乡亲们甚至外出逃荒,而经历过逃荒苦难的顾竹轩怎么能坐视不管,为此他特意筹集好大一笔银元带上,那时候一枚银元可以换五十斤稻谷。

无论是谁,只要你上门请求接济,顾竹轩全部礼貌接待没有不允的。

儿童一枚,青壮二枚,老弱五枚以上,外地饥民听说后也想方设法赶来,甚至船只把附近的唐河湾都塞满了。

1931年,高邮运河决堤,运河下游的苏北地区十之七八都面临巨大的洪水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政府财政补助救治力度太弱,为此顾竹轩还将手底下的玻璃厂卖掉,筹集到五六万巨款。

筹到钱还是不够的,顾竹轩为此还多次找到华洋义赈会红十字会寻求帮助,通过一系列爱心人士的努力,他们用钱购买很多急需的生活物资和药品送到灾区百姓手中。

因此,顾竹轩也得了“顾四爹爹”的敬称,后来当地的《续修盐城县志》中也着重描述了顾竹轩的“奔走甚力”。

“一二八”事变时,顾竹轩不仅庇佑同乡,还私下搭人情向三北轮船公司租借长江客轮,从而将滞留在上海的难民送到安全地带,他费心劳力两个月送出去上万人之多。

顾竹轩除了救人,面对日寇也十分有血性,他率领由闸北士绅组成的闸北保卫团,配合十九路军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达一个月之久,成功保护了上海民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一三”事变后,顾竹轩面对猖狂残忍的日本痛恨不已,但他能力有限,只能尽力救助过来避祸的难民。

他将手底下最赚钱的舞厅停业,招呼难民来这里躲雨,还供给衣食。

日伪汉奸卢英看重顾竹轩的影响力,多次施压想要顾竹轩为日本人做事,顾竹轩义正词严的拒绝道:

“我是清清白白的苏北人,宁死也是清清白白的苏北人,绝对不会做汉奸”。

援共善终

青帮为人行事向来讲究“狡兔三窟”,他们不会得罪任何人,总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混迹于青帮多年的顾竹轩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比如最早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员姜维新给参与罢工工人送安置费时被巡捕抓住,后来姜维新被送至淞沪警备司令部,那里是上海最高军事机构,关押了大量的革命志士,只要进了这里姜维新几乎再无生还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维新的哥哥姜维山恰巧在顾竹轩的天蟾舞台工作,借着情分向顾竹轩求救。

虽然顾竹轩那时候是为蒋介石办事,但他私底下也想在共产党那里结一个善缘,想到这里他对姜维山保证道:

“阿山,我顾竹轩最讲情分,你跟着我做事,你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

顾竹轩到巡捕房认下姜维新是天蟾舞台的员工,随后宴请前来核实情况的巡捕,对于英籍的巡警顾竹轩实行回避政策,他还多次用金钱礼物疏通关系,最后成功将姜维新保释出狱。

姜维新后来向周总理汇报情况时,特意肯定了顾竹轩本人的能力和为人:

“顾竹轩这个人挺可靠的,从司令部那个地方往外营救可费劲了,这次顾竹轩可是出了大力”。

随着全国抗日局势越发艰难,顾竹轩的日子也不好过,但他听人说苏北地区的新四军生活得很苦,那些新四军不但要对抗穷凶极恶的日伪军,还会遭受一些国民党顽固派的侵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新四军在苏北地区名声很好,他们是真地保民抗日,对于这些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队伍,顾竹轩也是发自内心地尊重。

所以顾竹轩下定决心全力帮助这支抗日队伍,他不仅在军统眼皮底下筹集资金买粮买药,还亲自把自己的幼子送到抗日第一线,他的民族大义情怀让人敬佩。

顾竹轩的亲侄子顾叔平也是抗日积极分子,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顾叔平很早就投身革命事业,对于自己的共产党身份顾叔平从未向顾竹轩隐瞒过,顾竹轩也一直用行动支持顾叔平。

1943年,顾叔平接到党的护送任务,他需要掩护盐阜区委组织部长喻屏夫妇从盐阜经上海到陕西延安。

顾叔平借助叔叔顾竹轩的名头,辗转来到上海,并告知叔叔顾竹轩。

顾竹轩为喻屏夫妇的安全,特意找到一个安静的寺庙藏身。

还亲自出钱出力,为他们一行人搞到去太原的通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竹轩向来小心,他为此特意找到干儿子李少春让他给父亲(京剧名角李桂春)写封家书带上掩人耳目。

原以为这件事能做到天衣无缝,却没想到却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

顾竹轩出狱后,依旧不后悔帮助共产党,当侄子顾叔平再次求到门前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热心相助。

这次是射阳县委书记马宾的妻子身患重病,这种病必须去西式医院开刀切除。

顾竹轩提前找到当地最有经验的主刀医生,还安排好病房,马宾的妻子一来到上海就顺利入住,出院后又在顾竹轩的宅子里休养半个月之久。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了进一步帮助到共产党,顾竹轩把侄子顾叔平扶持到上海市副区长的位置,共产党也利用这一身份为后期解放上海作出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5月27日,上海成功解放,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正思考如何处理那些盘踞在暗处的黑恶势力。

此时,警卫员将整理好的上海黑帮人员资料递交了上来,陈毅接过名单,突然顿了下来:

“一定不能动顾竹轩,他是我们党的老朋友,在解放上海市的功劳簿里,有他一份”。

2个月后,顾竹轩受邀参加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会议上,顾竹轩积极参与讨论,为上海的重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随后,在陈毅的主持之下,上海大改革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顾竹轩也见证了在共产党治理下的上海越来越繁荣。

1956年,顾竹轩在上海因病去世,他的传奇一生也落下帷幕。

从16岁他和哥哥顾松茂为了生计踏出家乡的那一刻,他的人生迎来大逆转,顾竹轩本以为他一个穷小子,这辈子肯定与上海的繁华无关,谁知道几年时间他就能鲤鱼跃龙门。

作为上海滩青帮大佬中唯一获得善终的人,顾竹轩的人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传奇和励志。

顾竹轩从苏北底层混成上海大佬,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但他功成名就以后没有失去本心,依旧扶贫助人乐善好施,尤其是他的民族情怀让人佩服,他为新中国成立立下的功劳也值得我们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