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北京时间晚上8点30),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莱希总统在结束与阿塞拜疆总统的会晤返回时,乘坐的直升机遭遇"硬着陆"。

当天上午,伊朗总统莱希前往西北边境的东阿塞拜疆省,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会面,并出席吉兹卡拉西(Qiz Qalasi)大坝落成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国总统为这座在边界阿拉斯河(Aras)上共同建造的这座大坝揭幕。两国总统还在仪式后举行会谈,讨论双边问题和地区发展。

其实比起各种猜测,最直接敏感的还莫过于这次莱希活动的会见对象--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这可是伊朗的死敌之一啊!

阿塞拜疆与伊朗关系相当紧张,大兵压境,互相对峙都发生过多次。这次双方总统到边境会面,参加水坝落成仪式,是一种和缓姿态,没想到之后又遭遇了这起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伊朗半岛的王朝曾长期控制着高加索山脉以南,尤其是东部的阿塞拜疆地区。

19世纪初,随着沙沙皇俄国南侵扩张,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地区被沙俄逐步吞并。

这些地区后来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并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了独立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波斯人成功保留了南阿塞拜疆地区,也就是今天伊朗的西北角,包括东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阿尔达比勒省和赞詹省等省份。

伊朗大约20%的人口,也就是大约1600万人,属于阿塞拜疆族。甚至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是阿塞拜疆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塞拜疆与土耳其同属于突厥民族,但与伊朗一样信仰什叶派。然而,今天的阿塞拜疆是一个高度世俗化的国家,由于石油出口,经济状况较好。

只有少数阿塞拜疆人,认为宗教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伊朗在伊拉克使用的"什叶派兄弟"拉拢策略,在阿塞拜疆并不奏效。

伊朗曾试图通过宗教手段对阿塞拜疆施加影响,但遭到了该国政府和民众的坚决反对。阿塞拜疆自诩是全球最世俗的伊斯兰国家,明确反对任何利用宗教来影响阿塞拜疆的企图。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左)出访伊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左)出访伊朗】

但与宗教议题相反,阿塞拜疆的民族主义情绪十分高涨。自1992年独立以来,很多人主张1600万人的南阿塞拜疆脱离伊朗,和1000万人的北阿塞拜疆组成完整的阿塞拜疆民族国家。

对于这种跨国民族主义动向,伊朗又不得不表现了极大的警惕,开始积极推广波斯民族的统一理念,以"波斯主义"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以此来强化国家认同。

为此,双方开始反目成仇。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纳卡地区冲突中,伊朗明确支持亚美尼亚。在纳卡战争期间,伊朗军队到伊阿边界地区进行了多次部署,目的是向阿塞拜疆施加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不仅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以色列发出了导弹威胁,还在以色列周边地区支持武装力量,以此威胁以色列。

作为回应,以色列选择支持阿塞拜疆。过去的二十年,以色列在阿塞拜疆的布局已成为对抗伊朗的重要策略。

通过这种合作,以色列获得了石油资源和战略上的支撑点,而阿塞拜疆则得到了先进的武器系统。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会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会谈】

早在2014年,伊朗就曾指责阿塞拜疆成为以色列无人机的基地。以色列从阿塞拜疆起飞无人机攻击伊朗,这将变得极为便利。

以色列与阿塞拜疆的合作,不仅使以色列能够用无人机近距离侦察伊朗的导弹和核设施,同时在阿塞拜疆边境部署情报侦测设备。

另外,以色列还和阿塞拜疆合作,在伊朗西北部的阿塞拜疆族裔地区建立了人力情报网络,这在战略上对伊朗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1月,一名手持AK步枪的伊朗男子袭击阿塞拜疆驻德黑兰大使馆,打死了大使馆安保负责人,并打伤了另外两名安保人员。

两国关系紧绷,但一年多后,双方又选择和解。在这次大坝落成仪式上,莱希强调了两国关系的深度与牢固性:

"我们与友好、兄弟般的邻国阿塞拜疆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邻国关系。我们的关系是一种牢固的亲属关系,它植根于两国共同的信仰,并连接着我们的历史与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西还强调,"尽管有些人可能对伊朗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到不满,但我们更关注两国的共同利益。"

他还警告,有敌对势力不希望看到阿塞拜疆和伊朗取得进步。但在几个小时后,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就因为大雾撞上了山岭。

这次撞山,与物理袭击无关,本质还是一次因为大雾引发的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