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日俄战争后,沙俄彻底失去了拿下整个东北和整个半岛的资格,但是他们依旧觊觎清朝的其他地盘。

在东北和日本划分了南北势力范围后,沙俄便开始转变思路,与日本合作,共同侵略清朝的领土。其中对蒙古地区的侵略,成为了他们的重点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俄密约》,先后4次私下切割清朝领土

沙俄是个很看重实际利益的国家,只要有利可图,前一秒是亲兄弟,后一秒也会成为仇人。同样的道理,对沙俄来说,只要利益到位,前一秒是仇人,后一秒也能成为亲兄弟。

1907年,战败后的沙俄主动找到了日本,相约合伙瓜分清朝。这就有了4次《日俄密约》。

1907年,第一次《日俄密约》

这次密约主要是就东北势力范围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划分,双方将东北切割成了南北两部分,南边归日本,北边归沙俄。当然了,当时东北主权还在清朝手里,这是他们对未来的规划。

除此以外,就是互相尊重彼此在外蒙和半岛的权益。沙俄承认日本在半岛的特殊地位,而日本作为回报,则承认沙俄在外蒙的特殊地位。

1910年,第二次《日俄密约》

这次双方除了重新确认第一次密约的内容外,还增加军事结盟的话题。比如说两国的特殊利益,遭到了第三国威胁,那么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共同用武力捍卫彼此在中国的利益。

由此可见,通过这份密约,日俄双方已经在1910年偷偷摸摸组建成了军事同盟,只是碍于英日同盟的关系,没摆上台面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第三次《日俄密约》

这回日俄双方划分了东北西部、内蒙古等大片土地的势力范围。双方将这片地区以东经116°27'划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东部和东北北部连成一片归沙俄,西边则归日本。

其实这份密约对沙俄的意义重大,但对日本的意义并不大。日本就算得到了内蒙的西部,他们也不好管理,因为中间被中国的广袤领土以及沙俄的势力范围给隔开了。

1916年,第四次《日俄密约》

这回沙俄和日本就更狠了,双方签订协议,可以共同使用武力,以防中国落入任何第三方的势力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在日俄眼里,中国就是他们盘子里的菜了,只要有其他国家想来插一脚,对不起,日俄会合伙出兵收拾该国。

这4份《日俄密约》,对后世中国影响最大的,还得是第一份。因为后世中国失去了对外蒙的统辖权,究其根本,主要来自这份密约。至于东北、内蒙,日俄双方都没能拿走,依旧在祖国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蒙协议》,沙俄促使外蒙出来单干

由于《日俄密约》都是日俄双方在私底下签订的,因此当时并没有完全公布出来。也就是大家在私底下聊聊而已。

既然没有公布,那就不好发难,毕竟当时清朝手里也没证据啊。再说了,就算有证据,清朝也不敢发难。不过英法美德等列强估计不会答应,毕竟他们在清朝也有利益需求,这才是日俄选择签订密约的真正原因。

不过到了1912年11月,沙俄单独和外蒙,又签订了一份《俄蒙协议》,这是一份公开协议,直接惹怒了全中国人。

早在1911年年底,沙俄就策动他们在外蒙扶持的代理人,带领外蒙出来单干。因为那时候清朝即将覆灭,根本无力阻止这事儿,但始终不予承认。

到了1912年,沙俄打算进一步确定自身在外蒙的地位,所以才有了这份协议。但问题是,外蒙当时名义上依旧是中国的地盘,并没有私下和外国签订协议的资格。

那么这份协议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建议血压高的朋友可以缓一缓再看。

  • 第一,禁止华人以及中国军队进入外蒙,允许俄军进入外蒙,帮助外蒙训练军队。
  • 第二,外蒙自立以后,与任何一个国家订立任何条约协议,都必须要经过沙俄的允许。
  • 第三,俄国人在外蒙,具有其他外国人不具有的一系列特权。其他外国人有的,俄国人必须都有,但其他外国人没有的,俄国人也可以有。

看着真上头啊,这是平等协议吗?很明显沙俄这是将外蒙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有没有?军队外交全都控制在沙俄手里,这算哪门子独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舆论一边倒,压力给到了老袁

当时国内的报纸上,到处都是评论《俄蒙协议》的文章,清一色都是谴责沙俄的非法行径,以及不断重申外蒙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一下,现如今一个只有3.6万多平方公里的宝岛,已经牵动着14亿人的心了,面对超过18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蒙古国加唐努乌梁海),你说当时的国人能不上心吗?这可是50个宝岛大小的地盘啊!

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会出来谴责沙俄两句。稍微有点文化的人,更是会将他们对沙俄的口诛笔伐,通过报纸让更多人知道。

内蒙的各路王公,对沙俄的这一行为也表达了强烈不满。他们认为,与沙俄签约的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只能代表他自己个人的意愿,并不能代表整个外蒙。

除了杭达多尔济亲王和他的几个跟随者,是支持这一协议的,其余喀尔喀四部的贵族们,全都是持反对意见的。由此可见,支持外蒙出去单干的,只是少数力量。只是沙俄大军压境,压根就不管当地人的态度罢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全国舆论,还是蒙古当地人的态度,对《俄蒙协议》都是持反对态度的,而且态度十分强烈。

这下压力可就给到老袁这里了。

此前老袁忙着处理清朝覆灭后的善后工作,一直没工夫管外蒙的事情,但《俄蒙协议》出现后,老袁也扛不住国内的舆论啊,这才开始着手解决外蒙事宜。

可以说,这是老袁上任以来的一大挑战。守住国土,那就是民族功臣,丧失国土,那就是民族罪人,自己掂量着吧,4亿双眼睛都盯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袁和内阁讨论了很长时间,都没能真正解决问题。为此,他们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各省都督以及天下有识之士,让大家共同出谋划策,结果一共出现了3种答案。

第一种答案,当然是打一仗

这当然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只有打服了沙俄,才能真正将外蒙收回来。为此,不少都督都选择了这条路,甚至开始组建征库大军。

各地百姓也纷纷响应,不少人表态,如果财政上有问题,大家愿意捐款解决征讨库伦的军饷问题,甚至连学校里的学生也愿意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伙食费,捐出来助饷。

当时的国人在面对国耻时,真可谓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毕竟被沙俄欺负太多年了,也应该扳回一局了。

第二种答案,和平谈判

不等中国对俄发难,沙俄那边竟主动以《俄蒙协议》为谈判基础,要求中国尽快承认。这可真是荒谬至极了。

不过既然沙俄打算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因此有一部分温和派的人,便认为可以通过和沙俄谈判,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

他们主要觉得,当时的北洋集团,没有实力击败沙俄。如果双方死磕,极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到时候再有其他国家插手,那中国的麻烦可就大了。

第三种答案,把沙俄告到海牙和平会议

1898年,沙皇尼古拉二世自觉在军备竞赛中,赶不上其他列强,为了拖延时间,所以倡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和平会议。

参会的有中美英法俄等26个国家,其目的是削减军备或者裁军,有点儿类似现代联合国的作用。不过作用不是很大,纯粹是沙俄在拖时间。

到了1907年有44个国家参与了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所以说在没有联合国的20世纪初,海牙和平会议,一定程度上,帮助各国达成统一协定,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对于比较强势的国家,其实是没什么限制的,比如沙俄。

那时候荷兰和美国等国家关注到了《俄蒙协议》,特地询问中国是否要把沙俄侵略外蒙的事情,放到海牙和平会议上,让多数国家一起谴责制裁沙俄。

  • 老袁首先否定了第一种答案,在他看来当时的中国根本不是沙俄的对手。而且自己好不容易爬到那个位置,急需内部稳定,不可再出变故。
  • 第三种方案,也被老袁给否了。因为他觉得,当时国际上能承认新成立的北洋集团就不错了,更别提让他们支持中国,和强大的沙俄作对了。

最终还是温和派取得了胜利,《俄蒙协议》这事儿,还是放在了谈判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舍实求名,沙俄舍名求实

谈判其实并不顺利,因为沙俄代表十分强硬,他们认为,一切都必须要在承认《俄蒙协议》有效的基础上,才有谈判的必要。

沙俄的主张是,中国对外蒙的主权,降为宗主权,当然了,也有领土权,以此实现外蒙自治,也就是事实上的独立。至于沙俄,虽然和外蒙没有上下级关系,但可以享受到在外蒙的特殊待遇。

最终在1915年,北洋集团还是和沙俄、外蒙签订了《中俄蒙协议》,只捞了一个外蒙宗主国的头衔,在外蒙的实际利益,却全都被沙俄给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