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0日,《体坛周报》记者王晓瑞撰文谈到了海港主教练穆斯卡特的特点以及中超联赛的变化。

全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如下

两个半月之前,海港队新败超级杯,那时候,少有人看好他们在2024年的前景。阵容老化、引援有限,包括去年问鼎中超,过程也不是那么令外界信服。但即便是如此,我依然对他们在本赛季的蜕变充满信心,原因非常简单——凯文-穆斯卡特,一位富有勇气、睿智,兼有前沿精神的教练的到来。

许多年以前跟亚冠,我就有幸相识这位光头教练。他风趣幽默,又不乏渊博的见识。事实上在做球员时,穆斯卡特就闯荡欧洲很多年,他也是澳大利亚队在脱澳入亚之前的一代功勋。但更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穆斯卡特几次带领澳超球队,在亚冠勇战海港、恒大的经历。

比如很多人现在一提到迪亚曼蒂,就会想起他在恒大首秀,以两记世界波击穿墨尔本胜利的佳作,而那场球,也不过是40岁的穆斯卡特首场亚冠执教之旅,结果他曾一度给了卫冕冠军两记下马威。

再后来带墨尔本胜利队4战海港,双方互有胜负,更加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在2018年,明知对手阵中拥有胡尔克、奥斯卡、艾克森和武磊,却依旧敢于大打对攻的果敢。最初做教练时,穆斯卡特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到波斯特科格鲁的影响,后来,两人还一前一后分别执教横滨水手3年。所以在理念和风格上,这两人身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比如都被视为极度崇尚进攻、倡导冒险主义的激进者,都把“永远向前、永远进攻”挂在嘴边。而倘若重温上一轮海港5比3西海岸的全过程,便很自然地让人想起澳波在热刺的那句名言,“我只信奉进攻足球,就算只剩下5个人也不会防守。”

于是乎,海港近期4战狂入21球的表现,一点也不出乎预料,这非常符合穆斯卡特的足球哲学。他们也是12轮中超过后,唯一一支进球数超过30个的球队,别忘了海港队实际上还少赛一场。从专业领域上来看,这为中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后金元时代,是否更需要以引进高水平外教,特别是前沿型教练,作为中超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和开拓的契机?

某种程度来讲,在重金烧钱引进超级外援,包括归化工程收效甚微,而夯实青训基础又在短期内难以收成正果之时,中国足球理应要走回这一条老路。就像上世纪末最后三年那样,霍顿、桑特拉奇、老彼得、李章洙等外教的到来,一下子就让中国足球旧貌换新颜。

想当初,波斯特科格鲁刚到日本之时,也是扮演类似先驱者的角色。在那之前,横滨水手是出了名的J联赛防守大师,但澳波一挂帅,马上就让球队改头换面。比如他曾明示,“本队控球时,所有球员都要压过半场,门将走出禁区”。具体到战术设计上,表面上看,他的433阵型与他人别无二致,但踢起比赛来,泰国队长汶玛探由边后卫改打边后腰,就是由他一手发明。

至于疯狂高压以及纵向传球,刚在J联赛实施时,更是顷刻威力四射。后来穆斯卡特接过教鞭,不过是相同思路的延续。而那几年,这套打法很快便风靡整个J联赛。多年以来,日本联赛整体风格四平八稳,偏重传控,可如今再看看J联赛,很多球队的提速和压迫能力均有较大提升,不得不说是受两位名帅的影响。

所以,穆斯卡特拿起海港教鞭,其实对于整个中超的发展来说是件幸事。金元时代,中超主要是打外援,拼家底和钱包,技战术层面的进化,不仅被摆在靠后的位置,甚至还要建立在拥有多少外援、囤积几位国脚的基础上。于是在长时间以来,中超技战术内容的提升,几乎都是忽略不计,对抗偏弱、节奏偏慢的问题,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解决

这个现象也很容易理解,当球员和教练成天考虑的,是怎样依靠大牌解决问题,当投资人与俱乐部每隔一两个月,都要把是否买外援、换教练作为头等大事,你还怎样去要求整个联赛的进步,就更别提教练员能有什么钻研和创新。

现如今,穆斯卡特的到来,至少让中超包括各家俱乐部,又重新重视以技术为王。很难讲他能否像澳波影响J联赛那样,也为中超带来一种学习的革命,但刮起的这股旋风,前景还是值得期待。重温上一轮联赛,来自日本的黑崎久志、来自西班牙的里卡多-罗德里格斯也给外界做出了类似的榜样。

这不免给我们带来一种思考:中日联赛在30年前几乎同步起航,当时还是各有千秋,而到现在,是否真该到了中超全面J联化的时间节点?比起澳式旋风,日式旋风是否更加应该得到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