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踏血寻梅》

很特别的影片,如果从跟传统的故事逻辑上看,没有看到杀人和被杀的必然,但影片从一开始就从影像和音乐上有效地营造起绝望的氛围,人生看似没有更大的风浪,但已然悄悄死去,没有希望的佳梅想死,恨“人”的丁子聪想杀人(抑或想帮她),于是就这样一拍即合,冲着这份表达的勇敢和个性,值得一看。郭富城在里面的妆造非常有魅力,背景音乐的心跳声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盲山

一部血腥的民族志,非常贴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相比《盲井》令人恐惧、窒息更甚,收买被拐卖女性的父子俩,只有在面对女人的时候不是弱者,两版结局都有可取之处,现实主义作品不存在什么不好的结局。很现实也很讽刺,国内算是不错的片子了,只不过全程比较压抑,那句“要致富多种树,少生娃多养猪”,真的仿佛九十年代历历在目,如果没有教育,人性是多么丑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天狗》

超燃的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忍再忍,求助无果,以暴制暴,电影彰显了人性的善恶,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悲哀。本土的现实主义佳作,从演员到服化道都相当好,天狗守山,守的是党性和本心,野蛮砍伐,坐吃林木而形成的三兄弟势力,以及逶迤求全的村民,无为的政府,这段群像中,护林人既是挡人财路者,不会变通者,也是忍辱负重的悲情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天水围的夜与雾》

社会变迁大纪实,去掉大角,就是纪录片,天水围系列许鞍华执导的电影可以并列系列电影佳片收藏,看见了穷苦百姓生活底层的苦是千疮百孔的世界。任达华真的把人物性格当中扭曲且病态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了,张静初的演技也不错,不过跟任达华对戏略微弱了一点。日与月背后的夜与雾,看似是再也平常不过的生活,阴暗处总是悄悄的滋生着罪与恶,看似解离实则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极度寒冷》

在真实事件改编的基础上,假死的设计显得尤其坏尤其令人讨厌,王小帅二十八岁拍了这部电影反讽,二十九岁的胡波会证明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也许可以成为了解八九十年代青年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切面,西方哲学思想大量涌入,吃肥皂感受“恶心”,不知是否与萨特的《恶心》一书有所关联,渴望发现风景,表达个人情感困扰甚至濒死的体验,文艺变迁,多元分化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车四十四》

八九十年代坐车出远门的人,多少都会遇到车匪路霸,特别是那些拉货物的集卡司机,原故事是九九年的伏虎山特大车祸案,受害者对冷漠群众报复的故事,现在的小年轻看到故事内容感觉非常扯,像写小说一样,但熟知那猖狂时代的过来人都司空见惯了。影片虽短,贵在真实,如果演员最后的表演不是会心一笑而是眼神空洞的呆滞带点惊诧再结束,想必会更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真事改编的6部华语电影,每部都真实的让人感到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