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邯郸是战国七雄中赵国的首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其酿酒历史更加悠久,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在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小口长颈双系壶,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制酒壶”。邯郸还是 “胡服骑射” “鲁酒薄而邯郸围”等著名典故的发生地,丛台酒因古迹“丛台”而名。

今天我们通过丛台酒文化博物馆,了解丛台酒的前世今生,了解邯郸酒业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丛台酒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2015年10月建成开馆,整体建筑是战汉风格,给人一种气势恢宏之感。博物馆包含陶坛洞藏酒窖以及上下两层展厅,共有六个单元,总陈展面积达1384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史探源--渊源流长的酒文化”、“酒都雅韵--赵都酒乡的千古佳话”、“酒瓷大观--宋金元的市井酒风”、“匠心传承--明清老字号贞元增”、“红色酒业--全国最早的公办酒厂”、“酒业蓬勃--砥砺前行的邯郸酒业”,这六个单元是以时间为主线,展现丛台酒全历史文化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丛台酒文化博物馆的正厅,呈现在眼前的是大型主题油画《丛台置酒》。丛台置酒是一个成语,讲述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一统江山中,在邯郸平定王朗,与功臣大将马武高台置酒、风云际会纵论天下的的历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丛台置酒》这幅油画高3.9米、长6.9米,在油画南北两侧园柱上悬挂的刻字长联,是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1931年的手书:“置酒在高台由来慷慨悲歌地,平胡传袨服莫负风云际会身”。

从对这幅油画的打造,可以感受到丛台酒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中罕见的、演绎了中华成语与酒文化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油画两侧还有巨型磁州窑陶板壁画,还可以看到展柜中陈列的不同年代的青铜酒器,包括提梁酒壶、赵国先王赵简子墓出土的酒器“鸟尊”、龙虎酒樽等,以及陶瓷酒器,如:磁州窑的玉壶春和四系瓶等。仿佛让人穿越到千年以前,真切感受到邯郸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丛台酒源于明代弘治年间的老字号“贞元增烧坊”,来到博物馆二楼,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法再现了贞元增烧坊的辉煌和前店后厂的模式,从中看到丛台酒的酿造特色和五百多年的非遗技艺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496年,正值“弘治中兴”的大明朝呈现出百业俱兴经济繁荣的景象,贞元增烧坊在古城东门里隆重开业。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近百年沧桑,贞元增烧坊的名气越来越大。

到了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清康熙帝南巡回京途经邯郸,在明太保张国彦曾孙张澍府上用膳时,品饮贞元增陈封老酒,并封御匾《明德惟馨》,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这块牌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750年,清乾隆帝登丛台赋诗赞曰:邯郸自古佳丽地,美酒十千醉不辞。

1945年邯郸解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布《关于统一造酒的决定》和《造酒业完全归政府直接经营》两个命令,邯郸市酒厂应运成立,并被授予:冀南模范支前酒厂。1951年,酒厂捐5000斤老酒“献给最可爱的人”,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薪火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丛台酒业砥砺向前发展。我们通过一张张历史老照片和荣誉奖状,看到丛台酒业蝶变的历程。

1994年,邯郸市酒厂成功改制为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企业退城进郊升级搬迁至肥乡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丛台酒文化博物馆就坐落在景区中央,于2023年12月完成非国有博物馆备案工作,成为邯郸首家酒文化主题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丛台酒文化博物馆将为丛台酒业继续做大做强进行文化赋能,也将继续见证“继往开来,中国丛台”再创新的辉煌。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