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肺癌病例的80%至85%是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其中约30%的患者被发现时处于疾病的早期或中期,大部分患者都进入了中晚期。尽管部分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能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有52%至75%的Ⅱ期至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在术后5年内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怎样才能降低复发率,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日前,全国知名肺癌专家汇聚上海,发布全国首个《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旨在为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人群选择、方案制定、病理评估及患者全程管理等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供全新治疗范式和规范化指导,从而帮助肺癌患者提升生存获益。专家一致认为,围手术期治疗作为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全病程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围手术期”指的是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与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含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过去,化疗是围手术期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对于患者5年生存率的改善效果尚不显著。随着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方案的运用,Ⅱ期至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已经由单一的手术,转变为手术联合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多项III期临床研究相继证实,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获益。有些患者在手术前可能已经出现血液转移,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还能减少手术创伤。

没有任何两个肺癌患者的病情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在早期发现并手术后可以长期生存,而有些患者尽管也在早期接受了手术,几年后却复发转移。肿瘤细胞会分散于全身的毛细血管中,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生长。因此,肺癌的治疗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肿瘤学专科检查,以便于制定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同时,医生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判断复发转移的倾向,安排随访与复诊的计划。对于患者来说,治疗路径由直接手术,转变为手术联合术前和术后的围手术期免疫全程治疗,可能有患者会担心术前治疗延误手术,所以医生需要让患者了解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治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能有积极的心态,更好地与医生配合,实现治疗获益最大化。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