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华侨大学的一位怀孕9个月的女教师,因为遭遇非升即走的瓶颈,被高校解聘。于是,她在网络发帖求助,一时间引起舆论大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学校在舆情起来之后,也没有等待,就直接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调查处理这件事。学校经过调查确认,这位女教师是在2021年入职的专任教师,到今年8月底即将首聘期满。而到目前为止,人事处没有收到这位老师的考核材料,也没有下达解聘通知

从校方发布的消息来看,可以明确几个事实。首先,这位女教师的聘期是要到8月底才结束的。这也就是说,她现在还在职,并不存在解约的问题——时间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呢,学校应该还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这应该是客观的事实。

其次,考核的材料是需要女教师自己提交的。作为聘用人员,女教师确实是应该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这一点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学校的考核,尽管学校有一些教师成果的文件,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的考核,还是需要老师自己亲自去收集的。这也是一般的操作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学校还没有下达解聘通知,这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这其中背后的逻辑是很清晰的。因为学校要解聘一个人,必然要手续齐全,内容详实,让被解聘者无话可说。而现在,离这位女教师解聘的时间还有3个月,学校就是有通知,恐怕也不可能是解聘通知,而是让她上报考评材料,而不是其他,才更合乎情理。

而这位女教师为什么发布《已经嚣张到顶风作案,违背劳动法,不顾人命的程度》这篇贴文呢?

从这位女教师发帖来看,大概率是她被自己的压力要的喘不过气来,才做出这样的举动的。首先,她当时和学校签的就是非升即走的对赌契约。而这个契约,就需要教师拿出和副教授相当的科研成果和项目来。就像女教师自己说的,三年必须要完成四篇C刊和一个省课题;而六年必须要完成一个国社科。

从这个要求来看,没有什么问题。本来,学校和个人是相互成就的,学校给了你相应的福利待遇和安家费(考核通过才有),你不是应该给学校作出相应的贡献吗?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选择,既然你选择了,自然就要想要可能的后果,这完全没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在女教师之所以在没有解聘的时候,就这样说,其目的就是想要借着怀孕为自己赢得舆论的高地,保障自己的权益。而根本就是因为她其实是在考核条件这件事上,是没有达标的。这其实也就说明,她自己是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的——被解聘是铁板钉钉的事。

其次,现实的困境,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她在发帖中所说的,因为结婚,生子,还需要这一份工作来保障。如果因此而失了工作,房贷还不上,孩子的抚养都会成问题。在多重的压力之下,能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恐怕只有在网上发帖,以一个身怀六甲的女子的身份才能赢得社会的关注吧。

而现在,这位女教师的目的基本达到了,至少华侨大学在她的哺乳期内是不会辞退她的,但是会不会再续约,恐怕还是需要实力来说话,没有成绩作为支撑,就是学校想要留,都是不可能的,学校里那么多人看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像有网友说的,她这样的做法是把自己的路堵死了。一旦她和华侨大学解聘,还有高校敢要她吗?你如此背刺学校,这不是给自己埋下一个定时炸弹吗?这位网友说的,不能说没有道理。而我认为,这位女教师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舆论的同情,但也暴露出了她对于工作责任和契约精神的缺乏。在面对职业困境时,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手段。
首先,对于女教师而言,她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在选择与高校签订“非升即走”的契约时,就应该明白这背后所蕴含的压力和挑战。在考核条件没有达标的情况下,她应该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改进和提升自己的途径,而不是寄希望于舆论的压力来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高校作为用人单位,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面对女教师的情况时,学校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处理,给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可以为女教师提供适当的延期考核或者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岗位等。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女教师的压力,也有助于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最后,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职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但同时也是公平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女教师来说,她应该积极寻求提升自己的机会和途径,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外界的因素。
总之,这位女教师的遭遇虽然值得同情,但她的行为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面对职业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手段。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契约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读者,对于华侨大学一位女教师吐槽自己怀孕被解聘,事件出现反转打了她的脸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