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外出征的俗语有这样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说的是对于在外指挥的将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佳应对,而非一定要遵从来自上级的命令。

毕竟在战场上瞬息万变,如果事事都依靠上级的具体调派,那么就非常容易延误战机。然而,这样做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将领所作出的指挥要比上级的指令更加完善,否则这种举动无疑是在助长战争的失败。

在中国近代这部战争史中,就有这样一位将领,他出身寒微,自小受到武圣关羽"侠肝义胆"的熏陶,后来加入共产党,一路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可惜在关键时刻违抗了上级命令,从而错失了大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子华1905年出生于山西运城一个普通人家。由于家中已有两个孩子,程子华的到来无疑加重了家庭负担,为了减轻负担,他被送到了姨妈家中长大。

少年时期,程子华常听关于武圣关羽的故事,对侠义精神有着无比向往。面对列强入侵和军阀压迫,他萌生了保家卫国的志向。

1926年,程子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底,蒋介石发动了对共产党人的残酷屠杀,程子华在一番艰难曲折后来到广州,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

后被组织安排做兵运工作,1931年4月被派往苏区,直接任团长职务。1934年6月,程子华出任红25军军长,率部长征。

到达陕北后,红25军合编为红15军团,程子华担任政委一职。抗日战争爆发后,程子华先后担任中共北方局委员、冀中军区政委和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等职。作为军队最高领导之一,他在战场上展现了过人的指挥才能。

当时日军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多次大扫荡,程子华运用游击战术,利用复杂多变的地形,下地道、打游击,给日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他还组织群众加入抗日复员,极大消耗和牵制了日军在华北的有生力量,为取得最后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程子华被调往东北前线,出任冀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程子华再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辽沈战役爆发后,程子华运筹帷幄,将东北国军置于进退维谷的困境。他先发制人,切断敌人撤退的路线,然后对其反复进攻,造成敌军重大伤亡。这一战役的胜利,进一步扫清了东北地区的残余敌军。

在辽沈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程子华随即转战平津地区。按照毛主席的作战计划,东野秘密入关,时任第2兵团司令的程子华奉命拦截傅作义的第35军。可是在途经密云时,程子华获悉该地驻守力量微薄,便临机作出决定,先攻打密云。

谁知,情报失误,密云实际上驻扎有数千名正规军。程子华的这一决定动静太大,引起了傅作义的警觉,第35军迅速撤回北平。如果让其回师,平津战役就难以打响。

毛主席得知此事大为恼怒,立即调动其它部队拦截第35军,将其困于北平城外,为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程子华的这一违抗军令的决定,直接导致了平津战役作战计划的泄露,给上级带来了极大困扰。毛主席对此勃然大怒,程子华也做出了深刻检讨。

新中国建立后,他没有再次回到军队,而是被安排在地方任职,先后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商业部长、民政部长等职务。

与程子华同为第2兵团领导的黄克诚则留在军队,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可以想见,如果当时程子华没有违抗军令,他本该与黄克诚一样,获此殊荣。由于这一决定失误,程子华错失了大将军衔,这无疑是他仕途上的一大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位将领,都曾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抛洒过自己的热血和汗水。程子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加入共产党后,他就一直身处战火硝烟之中,由最基层一步步成长为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虽然在关键时刻的一次决策失误,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永远铭记这位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在新的时代,将他那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