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甜甜 章子雨)"推进中国与东盟涉海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不仅将释放蓝色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而且将为南海治理寻求务实之路。"5月18日下午在海口举办的"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蓝色经济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有数据显示,东盟国家30%的GDP来自海洋,有6.25亿人依赖海洋维持生计。尽管中国与东盟已经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但2022年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仅占双边贸易总额的1.4%,中国对东盟含渔业在内的第一产业直接投资额,仅占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的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上致辞

迟福林对此表示,中国与东盟蓝色经济合作有着非常巨大的现实需求,面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在海洋牧场、海洋旅游、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全面合作,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优先选项。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也表示,加快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既是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深走实的重大要求,也是形成更加稳定的地区安全发展环境、助力构建发展与安全新格局的重大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学者就"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的愿景" 议题展开讨论

与会的多位外方学者一致认为,中国与东盟之间需要有效应对地缘政治等挑战,加快合作并共同推进海洋经济合作一体化,通过蓝色经济合作增信区域互信。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席、前交通部长翁诗杰建议,东盟各国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并不均衡,要更多关注尚未开发或开发不足的领域,把增进互信作为首要任务。

菲律宾新纪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隆美尔·班乐义认为,中国和菲律宾曾在渔业等蓝色经济领域有过良好合作,中菲间也要重建信任和信心,找到有效措施重新开启对话和磋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学者就"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合作的突破"议题展开讨论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在会后接受总台南海之声专访时表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相关国家间海洋争端的现实挑战,可先从有共同合作意愿的国家和海洋环保等低敏感领域的双边合作开始,逐步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的建设。

中国在海洋产业领域的相对发展优势,也成为东盟国家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越南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兼经济部主任阮辉煌指出,中国可以发挥在风能等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东盟国家共同挖掘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建议,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可支持帮助东盟欠发达国家港口建设,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共同主办,本次论坛聚焦"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的愿景""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合作的突破"两大议题,邀请来自相关国家的智库和专家代表,国内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嘉宾约80余人参与现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