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

近期,福建省、天津市等多地探索实施的“无陪护”病房服务,得到诸多网友好评,引发了广泛关注。“无陪护病房服务是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将病区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有机结合,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这一举措的推出,对于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陪护难题颇具现实意义。

近年来,受护理人员不足、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无暇或无力照看生病的家人成为压在许多家属心上的“石头”。护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医陪护难,但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其素质良莠不齐,患者找到靠谱的好护工并不容易。提供“无陪护”病房服务,有助于减轻患者家属陪护负担,确保患者在院期间获得同质化的照护,也能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023年11月,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24年1月起,“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并延伸至二级公立医院;试行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整体护理收费远低于传统护工收费标准。其他省市如山东省、天津市等也在部署推进“无陪护”病房服务。这项工作的成效可以预期,但要想让“无陪护”病房服务更快来到患者病床旁,惠及更多患者家庭,须在“人、财、管”上精准发力。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组成的护理从业人员队伍,是实行“无陪护”病房服务的人力基础。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引导发展医疗护理员队伍,以更好为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服务。相较于粗放发展的护工,医疗护理员须经专业培训、拿证上岗,工作将更符合规范、要求。

如何分担护理费用是“无陪护”病房服务顺利推行的关键。“无陪护”病房服务的价格政策设计,可按照财政、医保、患者各负担一点的原则,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分档设置收费标准;按照“无陪护”服务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规范,探索建立价格形成机制,保障患者受益并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抓好管理才能实现“无陪护”病房服务行稳致远。一方面,为保障“无陪护”制度健康发展,有必要给予医院和医务人员更多支持。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和补贴力度,减轻医院运行压力。另一方面,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尽相同,为保证个性化护理服务顺利开展,需科学详细制订与之相关的实施方案。同时,指导护理员规范开展陪护服务,护士的工作量势必增加,由此带来完善保障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新课题也需要研究、解决。

“无陪护”病房服务是护理服务优化的有益探索,期待各地及时总结经验,积极破解政策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亲民的价格,破解患者住院陪护难。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张暄(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0POLLPH】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