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据传,南京林业大学一名副教授自戕身亡,年仅38岁,而其自戕的原因竟是因考核未通过被降薪降职导致。

据学校官网信息,1986年出生的宋凯,本科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硕士,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后。2019年,时年33岁的宋凯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据知情人士表示,在他印象中,宋凯为人谦和,总是带着笑容。他原生家庭并不是太好,但和妻子很幸福,育有一子,在南京买了房,还在供房贷。前段时间,他没有通过首个聘期的考核,面临被降级和退还部分安家费和购房补贴的压力。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最终导致4月2日他在家中自杀。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是一种知识分子很看重的面子上的否定。”他还说,宋凯属于有编制的人才引进,虽然不是“非升即走”,但面临的状况差不多。

而宋凯的亲戚则表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难以起床,很少进食,晚上才开始写论文,但文章几乎没有进展,压力十分之大。

“非升即走”是近年来大部分高校为了提高科研产出和学术水平对教师们设下的制度,意味着教师如果在聘期内未能完成合同目标,下一个聘期就不再续聘。

对此,网友们十分不满,表示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也有网友说,在这种单位,关系处理不好寸步难行,很多项目、文章、职称等都需要依靠活跃的关系和资源互换。即使是业务水平不高的人,只要会搞关系,也能混得很好。

眼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出来回应大众,表示该宋姓教师确已去世,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不尊重家属,暴露家属个人信息。

学校强调,宋凯患有重度抑郁症,从高中起即有病史,常年服用抗抑郁药物,去世前几个月还出现了躯体化症状,家人曾陪伴去医院检查但未查出躯体疾病。

年仅38岁,33岁才开始工作,从小学读到博士、博士后,历经这么多年,全靠自己孤军奋战,走上工作岗位才五年,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生命。实在太惋惜了。
宋凯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对当前高校体制和考核机制的一个警示。一味追求科研成果和项目数量对于青年学者和教师是一种隐性的剥削和压迫。国内的学术科研成就,本就不应该由一例又一例“宋凯”的悲剧堆砌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