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尹 凯

编辑| 龚 正

小酒馆,作为工作地与睡觉地之外的第三空间,正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在这里,他们更关注能和谁相遇,能共同创造一个怎样有记忆点的时刻,如何把情绪转化为情绪价值,身心畅快。

即使不那么爱喝酒的年轻人,也会去小酒馆泡一泡。微醺轻松的氛围,最宜溶解都市的负担与条框。

#01

青春的社交聚会,不需要高价的油腻标签

大二那年,武汉的春夜湿润温热,顾怜和朋友第一次踏入海伦司。

她是校园剧社的导演,新学期伊始,正和剧组排演一出新的话剧。这部戏改编自美国剧本,其中有一段剧情是男女主角在酒吧里约会。几次排练后,剧组陷入了瓶颈。当时,顾怜和男女主演几乎没去过酒吧,很难演出“真实感”。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去酒吧体验一下呢?

他们先去了一家藏在写字楼里的清吧。工作日的晚上,这间酒吧空荡荡的,只有一对职场男女在一边喝酒一边讨论着关于“法律和历史”的问题。三个大学生坐在一旁,觉得有些不自在。尴尬地喝完一杯酒,他们就坐不住了,决定换一家试试。在本地生活应用上,他们搜索到了“海伦司”。

这间酒馆所在的区域坐落着好几所高校,迎街的底商除了酒吧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小吃店,一路走来很是热闹。推门进入海伦司,三人瞬间要被高分贝的音浪掀翻。店里采用的是木制装修,配有一些波西米亚风的装饰品点缀,桌椅排布得密集,一眼望去坐满了大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店里装修风格鲜明

顾怜和两个演员在靠近吧台的位置坐了下来。这里的酒价对大学生来说十分友好,他们先点了一扎啤酒,一边喝,一边大声聊着天。虽然之前也是天天见面的朋友,但在新的环境下,彼此之间还是有很多未知的话题可聊。

顾怜记得,当时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起“真心话”。男演员问顾怜,近期最尴尬的经历是什么?顾怜回忆了一下说,前几天自己独自在寝室里放声唱歌,过了一会才听到身后的床帘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原来有个室友一直都在床位上。

当晚,酒精成了彼此溶解“面具”的药剂。啤酒喝得不过瘾,三人又点了一轮高度数洋酒的“shot”。辛辣的酒液下肚,微醺的状态下身体变得轻飘飘的,原本对暴露自己糗事不好意思的顾怜,话变得多了起来。

他们从生活的小事,聊到了各自成长经历中平时无法宣之于口的痛苦。吵嚷的酒馆反而成了一个最安全的环境,不论说什么、做什么,周围的人都不会在意。

三人约定各自说一个生命中最大的秘密,并永远为彼此保守。在听完两个朋友的倾诉后,顾怜也说出了一个曾经困扰她多年的家庭中的秘密。此前,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开口说出这件压抑许久的心事。她泣不成声,坐在对面的朋友绕过桌椅,轻轻拥抱住了她。

从海伦司出来已是后半夜。三人都喝得有些醉,顾怜醉得最厉害,两个朋友连忙在一旁搀扶。她第一次体会到,面对朋友可以卸下心房,吐露任何情绪都可以被接住,得到支持。

顾怜觉得,那次“体验生活”很难说对于他们排戏有什么样实质性的帮助,但确实让三人建立起坚固的信任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友情,在年轻人中,海伦司也常被戏谑成能给人带来姻缘的“海伦寺”。30岁的帅帅,从没想过自己能应验上这一条。

帅帅是一位职业女性,工作上总是杀伐果断,感情上一直空窗。

两年前,一日加班过后,还在读大学的亲弟弟突然给她打电话,邀她到海伦司聚会。架不住弟弟软磨硬泡,自己也想找个地方散去班味,帅帅最终同意。

第一次进入这里,目之所及都是年轻人,虽然感觉自己有点格格不入,但肯定比职场要舒服得多。

到了桌边,弟弟和他的朋友们已经喝了两箱酒。一瞥间,只见昏黄的灯光正好打在一个男孩胀红的脸上,一个念头在帅帅脑海里一闪而过:“长得好像韩国明星刘亚仁。”

被迫玩游戏时,帅帅和那个男孩分到了一组,还嘴对嘴接了牌。帅帅心里暗道侥幸,幸好男孩有点醉了,也幸好灯光昏暗,藏住了自己半红的脸。

夜越深,周围已是一片欢乐。间隙,帅帅见到隔壁桌有人喝醉,被保安推着小车送了出去。整个气氛到了,游戏结束后,帅帅果断加上了男孩微信。走出店外,帅帅发现,“没有滤镜,他依然很好看。”

一直到两年后,两人才最终确定这段姐弟恋,两人经常来海伦司约会。考虑到男孩还在上学,经济独立的帅帅更习惯自己买单,但男孩也经常给帅帅买礼物。

不过,由于性格不合,这段感情终究还是于半个月前结束。

分手那天,帅帅来到海伦司独自借酒回忆,想起朋友跟她说的一句话“热恋时喝酒,失恋时也喝酒。”这样的故事,也许每天都在海伦司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音乐节上,年轻人们挥动旗帜

#02

海伦司的场,是羁绊

对一家小酒馆来说,能卖出大家都喜欢的酒只是第一层次,如何能把空间卖出附加值,堪称最高级的营销。

在商业世界里,把空间也就是“场”的概念卖得比较好的,星巴克是其中之一,“商务人群的社交空间”深入人心。

这个空间看上去都由桌子凳子构成,似乎壁垒不高,但要建立牢固的用户心智却旷日持久。

海伦司也有自己独特的场——那就是记录当下的美好时光。对很多年轻人而言,海伦司不是只去一次的地方,而是一去若干年,把很多“当下的美好”累积成了人生中的“时光记忆”。

周琳是2018年第一次去的海伦司,后来慢慢喜欢这个酒馆,每个周末放假都会约上小伙伴去玩,坐在那里听着音乐、跟朋友们一起摇骰子玩游戏,也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后来毕业了,朋友们各奔东西,只留周琳在此地又生活了两年,但她仍然习惯在疲惫时来到海伦司听听音乐。她说,“看着其他桌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也就看到了曾经的我们。2018-2020年,我一直都在。”

Stanson是一家创业公司老板,他在海伦司度过了从26岁到36岁的漫长时光。

十年前的一次感恩节,Stanson看见公司附近的海伦司聚集了很多外国人。好奇之下,他跟几个同事推门而入。几个外国姑娘走到他们面前,不停地用手来回比划。Stanson看明白了大意,连忙让同事腾地方,“她们应该想拼桌”。

陌生人坐在一起,一般让人尴尬,而Stanson只记得诙谐。

“她们的中文和我们的英文实在没办法沟通,但大家依然坐在一起,自说自话”,微醺加上异国社交,让这个感恩节在Stanson心中变得不一样。

图| 在酒馆异国社交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Stanson隔三差五就跟同事们一起到海伦司喝酒,还见证了海伦司的上市之路,“感觉也有自己的参与”。同时,由于公司业务关系,需要对年轻用户做大量调研,而海伦司里刚好全是新世代年轻人,Stanson把这个空间做成了自己的付费生意调研场。

如果再往深一点来说,“场”是空间,“时光”是时间,它们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名为“羁绊”的东西。

对网友zoe来说,她理解的羁绊是一种安全。一开始自己去酒吧,周围的朋友都会劝她,“要小心,酒吧坏人多。”她来了后却发现,海伦司的服务完全可以“吹爆”。

“因为我一个人会选择坐在吧台边,旁边一直有三四个服务员随叫随到服务,不需要时,他们就站在一边,不会来推销,非常安全。”

网友Sean分享了一个朋友的经历,因为长相显小,在海伦司门口被查身份证,说不出户籍地址又被查随身码认证身份。最后通过时,“门口小哥给我们狠狠抓了一把荧光棒棒糖。”

网友包包则很享受这里的共鸣。海伦司的服务人员中也有很多是大学生,大家年龄相仿,就会迸发很多快乐。“有时全场大合唱,灯光一关,应援棒一起摇动,就会像在演唱会现场一样。”

或许正因为这份羁绊,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才甘愿将海伦司送上市。也才有了武汉东湖店闭店的时候,年轻人们自发约去店里告别,并且录制欢送影片。

“羁绊”这件事看不见摸不着,但若提起海伦司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应该离不开它。它的核心要义是:

在这里,喝酒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一起喝酒的人。

大学生奥奥是海伦司的忠实粉丝,高频到一周会去四五天,荣获“海伦司城市代言人”称号。

他在这里遇到过偶像——游戏主播蒲熠星,而更多的日常是见识到年轻人们各种奇思妙想的整蛊名场面,从“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左耳,从桌子底下过”,“打开抖音,模仿推荐的第一个人”,到“在洗手间对进入的每一个人喊欢迎光临”。

实在想不到更新的玩法,他就会打开社交媒体,贴上海伦司tag,发布点子征集令。不一会儿,就会有天南地北的朋友发来各种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小红书上,爱去海伦司的年轻人大方分享攻略

有一个说法,“大家都是海伦司的精神股东”,随时可以“云参与”,但有机会,现在就来吧。

* 文中人物信息有模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