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0日讯 厦门市思明区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以不到厦门全市百分之五的土地,承载全市五分之一的人口,贡献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如何筑牢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屏障?

2011年起,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检察院集中管辖全市涉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该院积累了十余年司法实践经验,践行打击预防并举、治罪治理并重理念,以精细化办案、专业化借智、多元化服务为路径,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模式,全力守护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

汇聚协同保护合力

“这起案件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厦门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3月12日,华为中国区品牌保护总监张伦一行专程来到思明区检察院,赠送了一块写着“秉公办案 司法为民”牌匾,感谢该院在办理一起制造销售假冒华为光猫及光猫外壳案的过程中,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维护商标权利人权利的积极作为。

“随着犯罪手段的翻新,隐蔽性更强,维权更难,侵犯商标行为已经出现了去除外观商标但仍使用权利人软件、不使用外观商标而使用电子标签等新类型行为。”此行中,该企业向思明区检察院表达了长期受“二手翻新”行为困扰的“心病”:销售“二手翻新”电子产品侵权吗?

对此,承办检察官表示,“合法翻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其中一个方面,但与侵权违法犯罪行为之间应有明确的法律‘红线’。”此前,思明区检察院也曾办理了一起“吴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该院在审查时发现,“二手翻新”属于回收利用或侵权行为,原鉴定意见未能明确。

为补强这份事关罪与非罪的关键证据,检察官多次走访相关机构与企业,邀请专业机械工程师现场拆解,并结合专家意见审查判断全案。“‘二手翻新’工矿自动化产品为多种废旧零件和杂牌产品拼装而成,并不具备其宣称的原装正品的功能,属于实质上的假冒行为。”综合全案证据,结合专家意见,检察院对吴某某提起公诉。

除了在个案中借力借智,思明区检察院更着力于建立常态化协同保护机制,构建“大保护”格局。该院与厦门市6个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等7家单位,会签《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在常态化联络与信息共享、办案协作与业务支持、联合调研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聘任市场监管部门专业人员担任检察官助理,以共享专家咨询库和技术调查官资源等方式,促进双向支持,形成保护合力。

提高检察产品附加值

把创新创造的好苗子留下来引进来,不能只抓田间地里的虫子,根本是解决土壤问题。如何助力培育创业热土?思明区检察院以实践作答:不止于办案,而要把检察保护的链条往前伸、向后延。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田间鉴定的基础上,补充开展DNA基因测序对比,以更加准确认定农作物品种差异,满足新形势下司法保护需求。”去年4月,思明区检察院检察官与厦门市翔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就一起在办的假冒伪劣种子案举行现场研讨,检察官提出了补强鉴定的意见。

为了畅通与有关行政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思明区检察院主动上门问需问计,共商支持配合农资打假工作举措。农户代表也受邀参与,为检察机关开展个案预防和行业治理献策献力。此前,检察官走访了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等专业院校及研究机构,调研农作物品种差异鉴定方法,结合近年来的典型案例,为守护种子安全寻求更优解。

检察官介绍,通过梳理总结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类犯罪中的审查堵点,思明区检察院敏感洞察涉种业知识产权案鉴定难的共性问题,积极开展司法保护调研,形成类案办理、治理经验,为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撑,服务新时代“三农”工作。

从农作物种子,到软件和信息技术,再到机械制造商业秘密,检察之力守护着不同产业的“芯片”。

近年来,“金砖创新基地”落地、“金鸡百花”落户,多项“金字招牌”为厦门这座城市加码加力,也给检察机关提供更优更实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担加压。思明区检察院主动靠前服务“金砖创新基地”、海丝中央法务区、软件园等企业聚集区,积极参与搭建厦门软件园SAC战略企业联盟、CBD法务讲堂等平台,通过提供定制化、菜单式法律服务惠企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