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这样一个有着丰厚足球底蕴的城市,每一个喜欢足球的孩子,身后都一定有一个坚定支持他的家庭。于卓威就是这样的大连孩子,在 18 日进行的 2024 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揭幕战上,中国中学生男子三队 7:2 大胜捷克中学生男子一队,于卓威身穿 10 号球衣替补登场,奉献了一次助攻。回望他的成长之路,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大连能够涌现出一代又一代足球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他喜欢,全力支持

于卓威生于 2006 年,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领他踢球,初衷只是为了让他锻炼身体,但很快,他就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里也非常支持他的选择,上了二年级后,于卓威开始接受系统的足球训练。"只要他喜欢,能坚持下来,家里就全力支持。"于卓威的父亲于浩表示。

于卓威就读于东北路小学,那里先后走出过上百名国脚,足球氛围极其浓厚。自身喜欢,加上环境影响,于卓威在足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跑越快。来自家庭的大力支持也密不可分,于浩说,从儿子 12 岁时开始,连年入选中国足协组织的国少或精英青少年训练营,经常要到南方参加集训。那时孩子还小,几乎每次他都要陪着一起去。冬天房间里特别冷,他就搂着儿子睡觉。儿子喜欢足球,他这个当父亲的义无反顾,付出所有。

国字号经历是最大锻炼

让于浩欣慰的是,儿子也很努力,很争气,在各项赛事中,多次荣膺最佳射手、希望之星、优秀球员等。作为一名左脚将,于卓威可以胜任中前场多个位置,边前卫、前腰或前锋都踢过。因为踢球用脑,经常进球,他颇受教练器重。进入大连人梯队后,2022 年,于卓威又被杨晨选入 U17 国家队,随队参加了 U17 亚洲杯预选赛,并在比赛中奉献了助攻。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U17 国家队在澳大利亚集训、比赛,前后封闭了差不多一个月。"对他是个特别大的锻炼。"于浩说,"在足球上,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在生活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大大提高。足球是个集体项目,过这种集体生活,越是困难,就越能锻炼人。"

于卓威入选 U17 国家队时,集训已经进行到第三期。因为他去的时间晚了些,刚开始的时候队友们还有些不太接纳他。于浩一度非常担心,但没过多久,儿子就和队友们打成了一片。"小孩之间闹些矛盾什么的都正常,关键是要有和人交流、和人相处好的这个能力,要能够融入团队。这对他是个很好的锻炼,我这当家长的也很欣慰。"

训练从未中断

家里对于卓威的支持不遗余力,为了方便他在任何时候都有条件训练,于浩在家里修建了一个 70 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各种训练设备一应俱全。此外,还建了一个 40 多平方米的器材室,"不夸张地说,我家器材室里的装备,都可以装备一支职业球队。"于卓威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付出与期望,疫情期间封闭在家,他没有中断过一天的训练。

大连人队解散后,球员们各奔东西,梯队的年轻球员也一样。于卓威很快就被另一支家乡球队选中,春节过后,开始随大连英博训练。待二次转会开启,他就将正式成为英博队的一员。现在,他作为大连开发区一中的一名学生,入选了中国中学生男子三队,参加本届中体联足球世界杯。这也是他第一次踏上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的草坪,距离实现职业球员梦,又前进了一大步。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记者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