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学生除了寒暑假外,还有为期一周的春假、秋假。不用上学的孩子,配上更加忙碌的家长,在任何时代的任何地方都是费爹又费妈的。一周的时间呢,学校总归多留点作业吧。可我显然是想多了。那还能叫假期吗,假期不是留给作业的。

假期没有作业?但有别的“任务”

要说有没有别的形式的家庭作业呢?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有,那就是——把孩子赶出门。放假干吗去呢,春假又叫运动假,每年2月,春寒料峭,冬雪正覆盖大地, 湖泊的冰已经非常厚实。各项雪上、冰上运动就此展开。各式滑雪、溜冰、班迪球、冰球、壶球……全瑞典都在想各种办法让孩子们参与到各类体育运动中。即使不运动,户外打打雪仗、堆堆雪人也行,也要把孩子赶出门。

湿漉漉的秋假就没有那么好玩了,北极圈附近的日照越来越短,气温变低,实在找不到太多赶孩子们出门的理由。不过,秋假又叫阅读假,顾名思义,也就是要鼓励孩子们多多阅读。这样的假期,抱上几本平日里来不及读的好书,在山林间遥远的小木屋里,秋叶环绕,燃一处篝火,埋头享受书本的世界。有风吹过的声音,还有偶尔拜访你的小鹿。想想都是美妙至极。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只会抱怨,这地方网络信号好差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置作业通常以周为单位

重点在教会孩子截止日前完成任务

假期没有正儿八经的家庭作业,那就说说平时的家庭作业吧。

瑞典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有作业,一张A4纸上,上面有几个各式形状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把没有角的形状涂上蓝色,或者一张A4纸上,一个大大的字母C,把C涂成你喜欢的颜色等等。

这就是我家孩子一年级的作业,还是一周的作业量,小朋友在一周内完成这个作业且要在截止日期前交上去。在这个阶段,布置作业的目的,重点不在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孩子“认领任务,并在截止日前完成、提交它”。

在这我听说过一个华人朋友的段子:孩子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很快就做完了,大人翻翻练习册后面还有很多题,就让孩子继续做,一不小心就把整本练习册都做完了。不过,不久之后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这位爸爸正好逮住个机会,大大地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少得可怜,孩子根本不够做嘛。老师隔着电话苦口婆心一顿劝告后又加以警告,学习是孩子在学校的事情,放学了就请您放过孩子吧。

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多少会多一点点,作业的形式也会变化 。但是瑞典的作业通常都以周为单位,譬如周三布置下的作业,下周二就是截止日,周三再布置新的作业。

数学作业是应用题

语文作业是自由阅读

我大女儿四年级了,四年级学生每周必有的是一些数学练习题,大多是应用题。英语一般是老师给20个左右的单词,一周内反复阅读、训练和运用。语文的重点则在阅读,每周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来自由展开阅读,把读到的东西整理出来,并口头复述。

我耐着性子尽量不去过问她的作业。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应该不需要别人追在后面提醒了吧。可还是有那么两次,突然问起“你作业都做完了吗?”“哎呀还没写呢。”她随后会一阵风似地把那么点作业做完。

我对办公室新来的刚毕业的年轻人们通常都尤为关注,逮住机会就好奇地问这问那。我的动机其实很单纯,只是要看看在这个放松的“佛系”的教育土壤上生长的孩子究竟怎么样、靠不靠谱,这样会让我对瑞典教育更有点信心。根据我的观察,很多优秀的孩子并不是我以为的所有学科都杰出的孩子,但他们通常都个性突出、自信、好相处、有趣有梦。

和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相比,瑞典的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本来就很好。”如果有人对你说这句话,是不是也叫你感到温暖和力量。家长的焦虑和作业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家长有一万个焦虑的理由。在管束与自由之间如何平衡,我也给不出自己答案。

文/M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