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英国路透社消息称,“特斯拉已决定放弃其雄心勃勃的‘一体化压铸’(Gigacasting)工艺的创新计划,这是特斯拉应对销量下滑、竞争加剧而缩减开支的又一项新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5月13日,特斯拉在奥斯汀超级工厂完成了Model Y的首次前置铸造

2021年5月13日特斯拉在奥斯汀超级工厂采用6000吨压铸设备,完成了Model Y的首次前置铸造。其车身制造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直接缩短至60-120秒,零件数量由171减少至2个,焊点数量减少超1600个,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Model Y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约40%,整车重量降低了10%。

什么是“一体压铸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车身底盘等零部件,通常是通过冲压的方式制造出来的,再经过焊接成一体。“一体化压铸”,则是把被融化成液体的铝合金,浇筑进钣件模具里,然后用大吨位压铸机压铸成型,将汽车车身底部的大部分压铸成一个整体,从而简化制造过程并降低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体化压铸技术”的优点:

第一、结构强度高,极大提升安全性。一体压铸件的结构强度和刚性高于传统冲压焊接件,整体强度与抗扭刚性会更高。

第二、减少零部件,实现车身轻量化。一体压铸件是铝合金材料,比冲压焊接件能减重10%左右,比普通钢材又能减重30%左右。

第三、降低生产成本。一体化压铸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时间,在大量出货的前提下,实现降本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体化压铸”技术,被国内新势力车企跟风追随

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者,特斯拉在“一体压铸”技术上的突破,引起了国内新势力车企的跟风追随。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蔚来、高合、小鹏、极氪、问界、小米等车企均在研发“一体式压铸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28日,在小米SU7技术发布会上,雷军着重宣传了一项技术——9100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脸上难掩无尽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米的“超级大压铸”成为第一不足48小时,小鹏发布会上宣布小鹏X9采用12000吨一体压铸。前机舱、后地板均实现了一体式压铸集成,共集成了167个零件,减重19%,整车扭转刚度达到了46000Nm每度。并且传闻小鹏正在安装16000吨级压铸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18日,哪吒汽车与力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全球最大的20000+吨压铸设备,这一合作将刷新汽车行业和压铸设备行业的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吨位”不断增加,新势力车企对一体化压铸技术达到了推崇、“疯狂”的地步。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曾大力推行“一体化压铸”的特斯拉,在全球多家车企纷纷跟进的情况下,却突然“抽身”,宣布放弃“一体化压铸技术”的研发,这似乎预示着该技术并不十分理想。

特斯拉为何放弃“一体化压铸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一体化压铸设备投入资金太大,对车企来说无疑带来巨大压力。比如,一台9000吨级别压铸机售价高达9000万元,平均1万元/吨。同样年产10万辆车的前提下,传统冲压-焊接工艺的设备总投资约为5.2亿元,而全部采用一体化工艺的设备总投资高为7.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压铸件的误差较大,难以与冲压件相媲美。比如,大众冲压件的标准为±0.5mm,甚至是±0.2mm,这是铸件难以比拟的水平。即便是特斯拉,其压铸件的良品率也只达到了85%。

总结

一体化压铸技术对于车企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没有强大出货量做支撑的前提下,一味去追求一体化压铸机的“吨位”,只会增加生产成本。特斯拉抽身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销量下滑,而做出战略调整。新势力车企做好产品才是关键,没必要在“一体化压铸技术”上卷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