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法庭是说理的好地方。”近日,奉化法院法官张琪收到上级法院转交的一封感谢信,是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当事人儿子手写的,信中如是说道。

当事人老王是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在奉化某工地从事木工作业。去年11月,老王在工作时不慎从脚手架跌落,肱骨、肋骨多处骨折,术后住院治疗21天,包工头陈某支付2.9万元后未再支付剩余医疗费用。老王向奉化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未经工伤认定,仲裁委无法受理劳动仲裁。

听朋友说共享法庭能为老百姓提供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老王儿子小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萧王庙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庭务主任单红光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了张琪。由于老王行动不便,张琪提议通过共享法庭的快捷视频模块连线。在庭务主任指导下,小王很快学会使用共享法庭小程序。

于是,一个由法官、老王父子和庭务主任组建的矛盾化解“小分队”在共享法庭中“会面”了。

老王讲述受伤经过后,张琪意识到工伤认定才是化解纠纷的关键,于是分别联系建筑公司和包工头,在固定违法分包的事实后,向该建筑公司负责人进行释法说理。

经过近一小时的调解,最终建筑公司同意申请工伤认定。父子俩十分高兴,安心等待工伤认定的结果,谁承想没过多久,命运再次和这个家庭开了个“玩笑”。

工伤认定申请成功的第二天,老王去医院复查时确诊患了食道癌。

“这个消息真的是晴天霹雳,一家人全靠我和我爸打工挣钱,我就这么点工资,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给爸看病。”小王提到,他们找亲戚朋友借了个遍,看病的钱却远远不够。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琪立马请示单宏洁庭长,庭长全面了解案情后,第一时间制定处置方案,即刻联系奉化区人社局。

这次,人社局负责人也加入了共享法庭,一起为老王架起生命的“绿色通道”。结束视频后,单宏洁又打电话联系建筑公司,劝说他们垫付一部分赔偿款,让老王马上动手术。

比起普通的工伤认定周期60日,老王的工伤认定只用了7个工作日。当天下午,老王和建筑公司负责人来到萧王庙司法所,庭务主任又一次通过共享法庭发起快捷视频,张琪在法律上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经过三小时背靠背调解,老王和建筑公司达成赔偿方案并签订调解协议,建筑公司同意先行支付部分钱款给老王用于手术治疗,工伤保险赔偿下来后再予以扣除,庭务主任通过共享法庭在线完成司法确认。

第三天,老王就拿到建筑公司支付的6.8万元款项。

“幸亏有共享法庭,动手术有希望了!”“听工友说按正常程序少说也需4个月才能拿到赔偿,但我爸身体拖不起啊,真没想到共享法庭这么好、这么快!”“感谢法院给我们农民工提供共享法庭这个说理的好地方!”信中字里行间透露着小王的激动之情。

目前,小王父亲已完成第一次化疗。

来源: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