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友骅

打人、推挤、告人,民进党恶人还告状,5·21这一天韩国瑜必须注意,民进党会找人摇旗呐喊给国民党跟民众党施加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17现在真的跟蔡英文讲的一样,“让世界看到了台湾地区”,但是这一种所谓的“民主”机制,是要靠打架来阻挡“法案”的推动,这是过去很罕见的一个理由。通常这一些“法案”都是执政党提出,而在野党不接受的时候,才用一个激烈的手段进行抗争。现在民进党已经当家做主了,当家做主还打人,还推挤告人,民进党的做法是有一种草根性,这种草根性是不讲道理,只讲拳头的,他人头比不过就只好比拳头,拳头比不过他就开始用法律来搞你。

现在有6位民意代表受伤,国民党还没有讲话,民进党已经讲要以杀人未遂告某某人,打人以后还告状,这就是民进党的德性。法律是讲因果关系的,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这么说,因是什么,果是什么,现在民进党是说国民党跟民众党是暴力党,可是去霸占主席台,不让韩国瑜主持议事的是绿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要穿过人墙用爬的,本身就重心不稳很容易造成意外,就是告诉你不要开车开到120公里,你不听还要开,开完发生了车祸以后,你说是道路设计不良,可以这样子的吗?已经料到了民进党绝对会告人,他们现在已经组了律师团。

傅崐萁说有种就告52个人,但是民进党不会告52个人,他会看图说故事,所谓看图说故事,是哪一个人把他推下来。事实上也不是哪一个人把他推下来了,是他自己重心不稳,从主席台上面掉下来。但问题是谁受命上主席台的,这是一个,打了人还要去告状。第二个像包含钟佳滨抱陈菁徽,他说是为了“民主”,现在不道歉了,曾经道歉三次,那个动作是非常不雅的动作,也是一个非常不礼貌的动作,建议先把这些人送“纪律民意代表”会”,送完了以后就把他们送到法院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还没回过神来,民进党三个民意代表”就都说要告,告就是暴力,可明明是你自己暴力,自己抢夺文件,自己跨越人墙,这一些可以看得出来,民进党是有步骤的,这一些步骤可以说只要先告先赢,他就是打人喊救人的。

民进党现在的做法要回到30年前民进党的街头时代了,就是要把议会堂当作一个丛林法则的战场。除此之外,民进党现在更恶毒的,就是他们知道5月21日真的打一架,还要表决的话,他们不会通过。所以现在就号召群众上那个街头,这个完全是暴力加流氓的做法,主要是要阻挡“法案”,这个时候当家的是赖清德。

赖清德这种转守为攻的方式对台湾地区“民主”伤害那有多大,现在反而有很多人支持民进党的做法,不经协商就要表决。过去民进党难道没有干过这种事?蔡英文执政的8年,她现在三座火山给赖清德跳,那怎么不去检讨蔡英文,如果蔡英文时代愿意协商,今天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民进党执政以多数碾压少数的时候,何尝尊重过这些在野党,今天在野党形势比你还要强,他的新民意对抗赖清德新民意,两个就是强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还在细说伤势如何,民进党就要提出告诉了,非告不可,可是很多的镜头国民党都在被动防御,没有主动出击。民进党就是要弄韩国瑜,韩国瑜没有办法进入议场,当没办法进入议场的时候,就没办法主持会议,没办法主持会议,今天的会议就算了。民进党现在弄双保险,一方面要打,另外一方面号召群众包围议事场,这个是最恶劣的做法,所谓号召群众,今天当家的是赖清德,赖清德还要号召群众包围议场,这是“民主”的耻辱。已经掌握了党政军情四大权力,还要号召群众修理在野党,要修理在野党也可以,就干脆宣布戒严算了,一方面又要有“民主”之名,另外一方面暗中修理在野党,第三方面号召群众走上街头,难不成抗争的对象就是赖清德。

赖清德不甘愿上任第一天就被剥夺权力,这个是赖清德绝对没有办法接受的。其实赖清德处理“赖皮寮”的事件就是不妥协,三只劳力士手表到现在不肯交代清楚,对付党内同志是非常残酷。这种人选上的话,可以说4年以内,台湾地区朝野可能要天天打架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是一旦打架的话,这个会上瘾,就是每一次会议都要打架的话,政务怎么推动?政务没有办法推动,台地区湾必然是“民主”倒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清德不像蔡英文,蔡英文虽然讲话很好听,谦卑谦卑再谦卑,这个是蔡英文讲的。虽然讲话很好听,做的坏事也不少,但至少讲话好听,没有像赖清德恶言恶语,恶行恶状,得了便宜不但卖乖,还要再打人。从这一些可以看得出来,未来赖清德的四年之内,这条路是非常的不好走,这就证明赖清德想要碾压在野党派,所以赖清德从1月13日胜选以来到现在,没有打过一通电话给所谓的在野党派主席,也没有去拜会党团,他就是我行我素,讲得难听一点,他就是任我行。从这一些可以看得出来,韩国瑜现在也坐在了火山口,赖清德也在泼油救火,这两强相碰的情况之下,台湾地区的政局将会变得非常的不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