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ello!我是苏素。

在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严重,甚至很多老师也成为了抑郁大军中的一员,如果教育压力威胁到了身心健康,这样的教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提到:在校学生在抑郁症患者的比重已高达50%,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5-20%,简言之,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为此,教育部门多次要求各个学校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要求老师们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沟通,但由于我们对于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还是存在很大盲区,总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心情不好,实质上一旦确定为抑郁症,大多都会有一些器质性病变,比如神经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和睡眠困难等,这些并不是说通过聊聊天,出去散散心就能改变的,还是需要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在正确的医师指导下,通过运动和药物努力扭转。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微笑抑郁症。传统思维上,我们总会把抑郁症和内心孤僻的性格人群联系在一起,对于那些外向开朗型人格得抑郁症往往可以归类为微笑抑郁症。但是无论是什么性格的人群,得了抑郁症的往往会归结为一个共性:完美主义者,理想与现实一旦脱节,试图通过自己成倍的努力却看不到效果,心理预期上的长期失衡导致了抑郁症的步步加深。

造成学生这一性格的元凶一方面来自于孩子天生要强的性格,另一方面来自于当下内卷严重的社会现状,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各种提前教育,试图给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轨迹,殊不知,人生无法尽善尽美,压力重重的心理冲击会加大孩子患心理疾病的概率,身体上的病痛能通过药物控制,心理上的病痛想通过药物控制并非那么容易。此外,现在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时间还是相对较少,心理压力释放得不到有效的释放,积久成疾,这个典故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

当心理的痛苦找不到有效的宣泄途径,抑郁症患者就会刀刃向内,进行自残,据患者自述:自残能产生快乐。的确,有对比实验表明:伤痛能刺激内啡肽分泌,缓解痛觉,也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一旦上升到自残的程度,单纯找心理科医生或许收效不大。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心理疾病基本治疗常识:心理科医生主业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生主业是临床医学,在药物方面比心理科医生更专业。如果单纯是因为失恋等不如意的小事出现抑郁情绪,可以找心理科医生咨询,但如果已经出现了自残等躯体化症状,就要去精神科,结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出现心理疾病,家长要正确对待,及时就医,避免入错门而耽误病情。

很多重点中学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确诊患有抑郁症的学生会立刻劝退,无疑使本就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建议教育部门针对此类情况制定相应的弹性化规章制度,建立休学复课细则,为学生病情稳定后的求学之路扫清障碍。

您的每一次驻足,都是我坚持每日更新的动力!感恩遇见!感谢有你!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