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周观察是钛媒体旗下的特色周报产品,旨在将每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讨论、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真实、前沿的信息,捕捉我们身边微小而重要的变化。环球同此凉热,视野点亮未来。

  • 生态环境部就《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

据第一财经报道,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人士近日透露,正在向各方征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实现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全量管控和制度衔接、数据共享共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和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管机制全面建立,污染物排放口二维码信息化监管全面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到2027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面管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建成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面落实,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素、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基本实现,排污许可制度效能有效发挥。

  •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据澎湃新闻报道,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编制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近日于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标准通过专家组审查,将择期发布。标准的制定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监测提供了统一、系统的方法论基础,确保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通过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持续的生态监测与评估,可及时发现并应对生态问题,提升三江源国家公园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保护和管理水平。

事件

  • 我国迎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

今年5月13日至19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其中,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美丽中国”。在低碳日当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称,中国始终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生态环境部也在“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公布了包括北京市门头沟区、通州区、延庆区、天津市滨海新区、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在内的全国39个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 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电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中国气象局官网的消息,5月13日,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水利、电力与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重大项目谋划和实施、电站建设及调度运行气象保障、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防汛减灾、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等领域强化合作。

  • 日本开始第六次核污染水排海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7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启动了2024财年第2次、总计第6次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据悉,此次排海将持续到6月,共排放约7800吨污染水。

研究

  • 世界气象组织:最强地磁暴凸显预测空间天气事件重要性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在5月13日发布了一份公报,称地球近日出现的几十年来最强地磁暴,凸显了预测具有潜在破坏性的空间天气事件的重要性。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5月10日至13日在全球多地都能见到极光,这是太阳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极强地磁暴所致。不久前,太阳活动加剧,多次爆发X级耀斑,这是最高级别的耀斑。这种太阳活动通常会有规律地发生,11年为一个周期,与太阳磁场极性每11年逆转一次有关。此外,该组织还提示,虽然极光是令人愉快的景象,但地磁暴具有潜在破坏性,可能对电网稳定、通信、卫星运行等造成负面影响。

  • 世界天气归因组织:全球变暖让亚洲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可能性骤增

据澎湃新闻报道,世界天气归因组织于5月14日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根据其气候科学家团队进行的快速归因分析显示,全球变暖导致了类似4月份影响亚洲数十亿人的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变高。此外,研究特别强调,全球变暖加剧的热浪使得亚洲各地的贫困人口和加沙地带170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更加艰难。(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