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编辑 快看原同学

前言

《妈妈,这些烈酒》是《乡村骑士》中图里杜的一首较有难度的戏剧男高音咏叹调,在演唱上对男高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能考验演唱者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小原将会以乡村骑士风格特点为切入点,以歌剧咏叹调《妈妈,这些烈酒》为主要分析对象,从旋律、歌词、伴奏等方面分析其演唱技巧。

音乐特征

《乡村骑士》作为真实主义歌剧代表,在音乐风格上总体展现了一种旋律优美、通俗近人、接近平民化的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意大利乡村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表现方面,它更加直接、简练,注重戏剧性的强调,在创作上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情杀和神圣复活节的音乐交织在一起,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主要采用三拍子的节奏作为基本节拍,同时交替运用二拍子的节奏,以增加旋律节奏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奏变化频繁,大量运用三连音例如在《图里杜的咏叹调《妈妈那些烈酒》和桑图扎浪漫曲《妈妈,你知道的》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式调性的布局上,马斯卡尼采用了“游离型”的方式,即作品开始于某种调式调性,到结尾时转向另一种调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性的转变与剧情和音乐的发展相结合,呈现出明暗对比,与戏剧和音乐的发展相符合。

演唱形式— 重唱与合唱

《乡村骑士》中,重唱在整个歌剧中扮演着突出的角色,其中大部分是戏剧性的重唱,并且安排在歌剧的中间部分,体现了作曲家对重唱运用和表现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唱的使用不仅很好地展示了剧情发展和戏剧冲突,还充分刻画了人物角色的性格和形象。

例如,在歌剧中间的一段大二重唱中,包括了图里杜与桑图扎的二重唱,以及桑图扎与阿尔菲奥的二重唱,穿插其中是罗拉的出场和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二重唱的运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增加了歌剧的戏剧性,其中,桑图扎与阿尔菲奥的二重唱“我饶不了他们”将剧情推向高潮,同时也预示了悲剧的即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二重唱的调性变化是a小调、F大调、降A大调、f小调,速度从稍快板到行板,最后回到稍快板,完美地符合剧情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特殊的表现价值,可以增强歌剧的音乐性和戏剧性,为剧情营造氛围。

《乡村骑士》中,合唱的运用不仅营造了各种氛围,还增强了真实主义歌剧的背景效果,充分展现了该作品在声乐曲的演唱形式方面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剧中共有4首合唱曲,其中有3处合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例如,开场的合唱曲《橘子飘香》充分展示了意大利乡村田园的早晨氛围,村民们踏入教堂参加复活节庆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剧中出现的祈祷场景中的合唱曲,展示了西西里乡村生活充满宗教氛围,饮酒歌和村民们的欢乐场面既表现了节日氛围,又与即将发生的悲剧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歌剧创造了戏剧性的场景。

《妈妈 ,那些烈酒》的音乐分析

《妈妈,那些烈酒》是图里杜去决斗前向母亲告别的一段咏叹调,整首乐曲充满激情和悲壮的情感因素,深刻揭示了主人公赶赴决斗前想与母亲告别时的复杂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段很富激情的唱段,它将悲怆、疚愧和绝望的感情融于一体,旋律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奔放细腻的抒情,粗犷中兼有飘逸,让人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对演唱技巧上有很高的要求。

全曲音乐上给人以伤感,悲壮的感觉,其特点是,旋律与伴奏配合密切,突出“紧拉慢唱”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剧与戏曲的唱词,也称为“剧词”与“曲词”,作为戏剧性发展重要表现手段,它唯一的媒介是通过剧中人的唱腔与对白等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因此,唱词的显著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性格化色彩,唱词本身就是人物声情语态的性格表现,要求达到“语求肖似”的艺术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词必须富有戏剧性,这是因为剧中人物的语言或歌唱本身,就是戏剧性矛盾与冲突展开的主要手段,唱词本身缺乏戏剧性,也就必然缺乏引人入胜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唱词的戏剧性效果本身,自然要加强唱词的动作性,这是因为戏剧语言或唱词作为交流情感的手段,除了与观众或听众交流,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同台或同剧角色之间的交流。

因为要使唱词本身产生情感效应,不仅要打动观众,也同样要去影响剧中人,使语言信息能发挥多功能的情感传导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那些烈酒》具备这些唱词特征,歌词通俗,接近口语化,具备可唱语言的凝练美和口语美。

人们把旋律称做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语言的核心,马斯卡尼擅长旋律的写作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清晰,长线条,具有叙事性和戏剧性效果,使幽静与躁动、炽烈与抒情有强烈的对比,以求更贴近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咏叹调《妈妈,这些烈酒》旋律性与戏剧性并重,旋律具有方整性特点,前半部分比较贴近语言的表现,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具有戏剧性效果,带有宣叙性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到了后半部分情绪激昂,音乐线条出现音程的大跳,级进与跳进相结合,很好的刻画了角色的心理情感变化。

音高线是同节奏紧密结合的,一般是时值长时多使用跳进,而时值短时多运用级进,附点音符、弱起节奏及三连音的运用起到了极好的润色作用,为旋律增添了动感与美感,连线的设置使得旋律进行更为优美、连贯和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旋律节奏不是很复杂,简单明了,长短时值相结合,多用附点音符和弱起节奏型。

总之,长短不一的节奏与高低不同的音符携手并进,每一个附点节奏型、切分节奏型均被运用得恰如其分,使得音符长短及均匀时值搭配协调而富有弹性,与歌词的语气和韵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始终给人以一种在紧张中前进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一开始,3 小节的前奏就以快板的速度奏出,调性在降 a 小调上,显得暗淡,预示了图里杜决斗失败的命运,也进一步奠定了音乐的强烈的戏剧性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 30 小节都是在降E音上进行,并且旋律节奏慢,休止多且长,但伴奏节奏却异常紧张。

突出“紧拉慢唱”的特点,表现他向母亲告别,却不知道怎样对母亲说,不知道以什么样的理由来告别,这也充分揭示了戏剧中主人公此时复杂的内心情感。

从39 小节小节开始,调性开始转至降C大调上,节奏较为舒缓,旋律平稳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一46 小节旋律音加有跳音符号,以突出叙述性,结合歌词来看,这样的音乐进行,也正描述了图里杜仿佛想好了与母亲诀别之前想说的话,编造出行的借口来告别,请求母亲为他祈祷。

表现出他对母亲不舍,但又不想让母亲察觉出来的悲痛心情,也从侧面揭示了图里杜对母亲卢契亚深深的爱。

47一50 小节旋律进行休止,表现图里杜欲言又止,不忍离别母亲的悲痛心情,51 小节起,旋律向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6 小节开始,旋律开始上扬,出现大跳,相继是5度和7度的跳进直到第二部分结束,以把音乐向高潮推近,也表现出图里杜的无奈,不得以要说出自己回不来的可能,以请求母亲为他祈祷。

从第 62 小节开始,音乐转至降A 大,前4小节旋律呈模进进行旋律几乎在同一节台型上,旋律线条较平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旋律节奏与歌词的语言节奏,与图里杜的情感变化相吻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突出宣叙、叙述的特点。

真实地表达出图里杜在赶赴决斗前,面对深爱母亲时内心的痛苦与对桑图扎愧疚之情。

接下来的乐段,旋律都是在较高音区进行,节奏长短结合,也较为舒缓,充分揭示了在剧情的不断发展中图里杜的内心世界情感的不断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音乐旋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也是结合剧情的发展,以表达出图里杜此时痛苦、愧疚、不舍的复杂心情,把剧情推向最高潮。

从第 76 小节开始,类似宜叙调性质,音乐旋律性不强,变化音较多,歌词与旋律节奏结合密切,类似说话似的演唱,突出戏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现图里杜进一步表现图里杜内心的变化,他还在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不忍离去的心情。

从第82小节开始,旋律重复62一65 小节,宽广的节奏进行,旋律一直在高音区呈上行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音型上出现了变化,变化音、三连音节奏的运用,调性由降C 大调进行至降A 大调,旋律进行到高音区的跳进,旋律的流动幅度加大,逐渐把音乐推进,推向高潮。

90一95 小节,旋律发展到最高音区,音乐也进入最高潮,也把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的悲痛、无奈、绝望,刻画的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7小节,音乐过渡到整首歌剧的调性 f 小调上,速度也改为较快的快板进行为整首歌剧的悲剧结束作音乐上的铺垫。

该咏叹调的旋律表情丰富,形式灵活,善于运用三连音、休止符、弱起等节奏型以及连线等表情记号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咏叹调在力度、速度上表现尤为丰富,全曲在速度上,每部分都不尽相同,快慢、强弱突出,形成对比,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突出戏剧性特点。

总结

马斯卡尼对旋律写作天赋是不容置疑的,但他在和声、配器等方面的创作并不象他在旋律上那么得到同行的认可,壁如他在歌剧创作中乐队的运用不够丰富,和声的运用上比较简单,配器也较薄弱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可赖森就甚至认为,马斯卡尼强有力的旋律,都没法掩饰这种缺乏音乐上发展而显得漫无边际的感觉。

不过在《乡村骑士》中,乐队、和声、配器方面的运用显然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乡村骑士》中,马斯卡尼注重伴奏与旋律的紧密结合不同的伴奏音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不同形式陈述的和声语言在特定的音区、音域、力度、奏法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

在此咏叹调中各部分的伴奏音型都发生了变化,很好地表现出了男主角的心理情感变化,很好地塑造了图里杜这个人物形象